2019-030A:雲林縣西螺鎮(I)(216)
旅行日期:2019/04/17
(三)
初訪日期:2016/06/21 (二)
「西螺」早先為平埔族在此定居生活,是為巴布薩族之SaiLei部落,漳人稱之西螺,荷人記為Soeran,而後以之為名。古時又別稱「螺陽」,應出於開拓者為追思故土福建螺陽而取
西螺曾經的繁華一時,為台灣水陸貨運交流的重鎮之一,當時最熱絡的商業交易場所就是現在的延平路上,街上非常多間的商店、茶館、旅社、藥舖等等,南來北往、車水馬龍,其盛況非今日所能及。
西螺大橋
這座大橋有如紅色鋼鐵巨龍般,西螺大橋橫跨濁水溪下游的「嘉南穀倉」,聯絡雲、嘉兩縣。由於濁水溪河闊水急,彷彿「天塹」,一但溪水暴漲,南北交通中斷,因此1936年本地成立「西螺架設濁水溪人道橋同盟會」上書總督府,三年內完成32座橋墩,卻因珍珠港事件爆發,鋼材移做軍用,工程中輟。直到1952年在美援與配合款續建下終於完工,歷時15年。
西螺大橋採華倫穿式、鋼鐵作架、水泥作墩、桁樑引孔,全長1939公尺,當時僅次於舊金山金門大橋的世界第二大橋,也是在遠東第一大橋呢,目前為縣道145號的一部份。早期曾併設糖業鐵軌,遂有汽機車與五分仔車在橋上並馳的奇景,後來因為容易肇事與糖軌重要性日漸拆除。
紅色的橋,連接的不只是歷史的傳承,還有南北人民的思念,在高速公路通車前為南來北往主要的幹道之一。
西螺大橋旁邊有遊樂設施,適合小孩來這裡玩耍、還有各式各樣的裝置藝術可以打卡拍照,也適合來這裡跑步運動、散心,傍晚可以看黃昏景色,非常不錯的一處公園
公園多處有迷你西螺大橋的裝置藝術
西螺轉運站(國光、台西、員林客運等客運業者進駐)
是北雲林南來北往主要的轉乘站
西螺鎮公所
西螺老街
西螺老街指的就是「延平路」,是早期台灣米及蔬果集散交易的市場,也是水陸貨運交流的重鎮之一,早在180幾年前,西螺街巿形成於濁水溪的渡口附近,已頗具規模,如今的延平路仍屬西螺巿街核心區的一部分,而延平歷史街區則是由大同路、中興路、修文路、中山路、仁和街所包覆之範圍,今天主要走訪西螺延平路老街
西螺老街的洋樓大多建於1930~1945年代之間,當時日本據台政府提倡捨棄傳統的大面寬三合院建築,取而代之為單間窄面寬洋樓街屋建築,少數為仿巴洛克樣式,大部份為現代主義的二進式建築,強調簡約的輪廓和有力的線條,喜好使用幾何圖形的組合,且擅長以線條裝飾來突顯力道,這種時尚風格影響了台灣工匠,新建的街屋紛紛起而仿傚;此外也融入中式裝飾手法,如傳統三合院都會有的「堂號、店號、吉祥物」等,兼具了時代流行感及鄉土風格,延平路便是當時街屋建築的其中代表作,其斗六的太平老街也是採取同樣的風格。
泉春土豆商店販賣各種古早味花生的小舖、美味可口
鍾婦產科外科醫院
儘管外觀是現代化建築,但是走進去裡面一看事情根本不是那麼單純
走進來發現裡面的裝飾擺設就是早期診所的格局,跟現代醫院不大一樣
前身可上溯至清中葉時期,當時在本市場東北方堤坊邊有橫渡濁水溪溪口,因南來北往客商業雲集逐漸聚集成市,而成為濁水溪旁南北雜貨交易的重要場所。
日據昭和時期係為竹管厝與竹棚搭建的市集,至1953年,西螺大橋完工通車,地方請求撥用建設西螺大橋剩餘木料及一些舊屋建材,建築成成現在東市場原貌,仍延續延平老街昭和時期的建築風格。然隨著時代演進,交通動線與商圈移轉,延平老街遊最繁華地段轉趨沒落,東市場也因年久失修,有結構安全之虞,1993年被列為危險建築面臨拆除命運。
前棟一條龍建築的店屋建物型態,樸素的外表融合了台灣與日本風格的舊木料建築
東市場存廢問題浮上檯面,附近居民與文史專家各有不同主張,幾經衝突與協調後最後拍板定案,為確保建物安全,除了更換部分樑柱,同時維持亭仔腳及木夾層的特色與樣貌,並由雲林縣政府文化處提報中央97年加強地方建設擴大內需方案,西螺東市場觀光歷史街區再造工程獲得經費2200萬元,此經費一半用於前棟舊建築的補強與修復,另一半則做為後棟改造與空間活化運用,以展現新,舊不同面貌增加文化豐富性,本案規劃設計並榮獲98年度國家卓越建設獎規劃設計類優質獎
2009年開工,除凸顯東市場珍貴人文價值外,並期待文化產業與舊建築再利用的觀點,重新啟動東市場的再生,帶動延平老街的商機,再現西螺街的風華。
現在的東市場裡面,全都是藝術家的工作室,每家店都朝向文創商店經營規劃
湧林工作坊,建立於2012年,募集地方仕紳、耆老創作藝術者及有心經營東市場者
裡面有各式的檜木製品與其他展示的藝術品。
除此之外牆上還有掛幾幅水墨插畫
有藝思工坊,介紹西螺當地特色的繪本、書籍,牆上還有掛幾個馬克杯還有明信片可以帶回家收藏呢
世金藤式手工家具店面
裡面的手工藤製品都是藝術品等級
店外陳列各種園藝的植栽,裝飾店周遭環境
廣合商行,建於1932年,昔洋貨貿易商行, 早期經營布匹、碗盤,餅乾雜貨等,類似台北迪化街的雜貨洋行,是西螺街昔日頗具代表的洋貨貿易商行。
林集山兩百多年前自廣東潮州來台,在西螺繁衍成「廣合」大家族,且待待人才輩出。廣合家族因人口眾多,與西螺其他大家族多有聯姻,所以今日在西螺街上,隨口問路,很容易問到廣合的親戚。
建築特色為兩樓陽台欄杆上,以羅馬拼音拼出日語音的「RINKIOGOSHAUKO」(林廣合商行)為其特色
中間這一棟「金玉成商會」起建於西元1935年,是西螺老街屋最具代表的建築之一,建築外觀受西方美學藝術影響,有別於中國傳統的對稱嚴謹,此建築以流暢的曲線造型加上傳統的洗石子技術,將ART DECO裝飾主義的美學風格表現得淋漓盡致。
而最引人稱羨的莫過於三樓左方突出的鐘樓,歐美地區這樣的裝飾是司空見
慣,但在台灣可是獨一無二的喔!三樓除了引人注目的鐘樓,陽台上方那優美的曲線造型以及兩個小圓圈看起來是不是很像隻貓頭鷹呢?
因此,易手新主就將象徵智慧的貓頭鷹作為鐘樓的吉祥物,因此在店裡面擺設貓頭鷹與文創小物呼應此建築的構造呢
西螺由於得天獨厚的水質與氣候,加上堅持傳統、遵循古法釀造黑豆油的技術,而開啟了此地醬油釀造的王國,因此可以看到醬油工廠門市招牌林立呢
捷發茶莊創始人許金先生(1874~1944)。許金於青壯年時自福建省泉州渡海來臺。在台南州虎尾郡西螺街落腳開店,取號「捷發乾記茶莊」。早期主要做茶葉買賣,同時也兼賣文房四寶、洋紙、四書五經等漢冊。直至日治後期,因皇民化政策所限,只賣茶葉與蔬菜種籽等。
許金由於待人和氣,經營有方,生意興隆。大陸親人紛紛前來投靠,許氏均慨贈資財,幫助他們在臺中、嘉義、斗六、虎尾、大林等地創業,經營茶莊,均取名為「捷發茶莊」,儼然連鎖企業之勢;目前臨近的虎尾鎮中山路尚有一家許捷發茶莊仍在營業。
捷發茶莊開業之初,西螺鎮延平路東市場一帶,商業活動繁盛,茶莊買賣曾風光一時;但近年來,社會經濟型態改變,西螺商業區往西發展,東市場區逐漸沒落蕭條,茶莊生意一落千丈,許家子孫也遷移外地發展,茶莊最後在1989年時,因許氏來臺第三代許文銘轉行而結束營業。
茶莊建築物分為前、中、後棟三座。前棟起建於西元1932年,為磚造木構,外貌二樓,實為三層樓之歷史建築,由許金先生所設計。建築體的立面造型精緻典雅,細部結構變化豐富,正面女兒牆、雨庇、陽台,裝飾混合和洋風格,設計新穎氣派,更富藝術氣息。
捷發茶莊一樓為寬敞店面空間,右牆設木櫃展示茶罐,店中大錢櫃與長板凳,可窺昔日店家與客戶買賣交易情形
穿過店面,先遇一栽花植草天井,此處為日治時期街市改正(都市計畫)前之西螺大街(東起大橋路,西至建興路段,長度約650公尺)。中棟一層樓磚造建築,原本左為製茶烘培間,現為螺陽文教基金會辦公室;中為穿堂、儲茶間,現為家族史展示空間;右現為儲藏間。
第三棟為西元1936年改建而成,全棟為三開間二樓半,磚造木構洛可可式洋風建築。一樓大廳前銜掛「瑤林衍派」四字,氣宇萬千;廳前是天井,天井中鑿一水井,為許家內眷洗衣、洗菜和談天的聚會處所,現水井已封。
一樓除大廳外另有六房,左右各一洗石子階梯。二樓正面原為神明廳、過去左右四廂房,廳外左右翼各一房。值得一提的是,二樓有一罕見迴廊與美人靠,倚靠欄杆可清楚俯視一樓。三樓頂的女兒牆,佩飾許字家徽,更有一老鷹口銜錢幣圖型最引人入勝,象徵財源廣近與泱泱大度之門風。
捷發後棟建築,表現出優雅寬容氣度,堪稱為延平歷史街屋之最。
地址:雲林縣西螺鎮延平路92號
此一連棟建築位於捷發茶行隔壁,前身應該是鍾姓人家的古厝
文昌路、延平路交叉路口福興路、延平路交岔路口
保生堂,前身應該是程姓人家古厝
延平路、建興路交岔路口
延平路、建興路交岔路口
以下兩張皆為於平和路上
建築物外觀非常老舊的民宿,不曉得裡面環境如何
文都大旅社,建築物外觀也非常的特別
西螺大戲院
建於日治時期,稱為「西螺座」,二戰之後改名為「西螺大戲院」
山牆巴洛克洗石子線腳與增加藻飾紋路及線紋貼面磚,具有新浪漫主義的設計風格。
地址:雲林縣西螺鎮觀音街2號
西螺長老教會
建於1956年,建築風格具巴洛克風格,仿哥德式尖拱挑高建築,垂直向上的簡單構圖,讓人有人高聳入雲,仰之崇高的感覺。
正立面分成三段處理,一樓門廊及二樓上方塔樓部分,均已仿古柱式及壁柱式為主要基調。
地址:雲林縣西螺鎮中山路287號
振文書院
書院成立之前,先有文昌帝君祠,建於1797年,型式較簡陋。當時文祠主事者廖澄河,會同螺陽地區振文社之生員與地方士紳,共同集資改建,於1813年動工,歷時一年完成,講堂大殿內崇祀五文昌帝君,主要奉祀文昌帝君、孚佑市君、關聖帝君、朱衣帝君、綠衣帝君等帝君,以及孔夫子和倉頡先師,同時重新命名為「振文書院」。
書院由原先純粹之宗教建築,繼而發展出具地方義學的教育功能,宗教與教育相輔相成,使得振文書院在書院教育逐漸式微下,仍能屹立不搖。
振文書院算是全台少數保存完整的歷史古蹟,也是雲林縣四個書院當中唯一錦村的一間,1985年列入國家第三級古蹟。
惜字亭是書院建築必備的設施,頂上裝飾仿燕尾翹脊,與其他臺灣現存常見的敬字亭造型稍有不同。
地址:雲林縣西螺鎮興農西路6號
7-11 三井門市彩繪意象
以open醬為主題的特色超商,主題為校園的彩繪風格,吸引路過的民眾來到此一遊打卡一番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