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1B:新北市三峽區行腳(II)-三峽古蹟、廟宇、三峽河(023)
旅行日期:2019/06/19
(三)~06/20 (四)
我們將為期兩天的三峽行腳分成三個部分,第一篇為三峽老街與產業的介紹;第二篇為三峽地區的古蹟、廟宇、三峽河與橋樑的特寫;最後一篇為三峽山區鳶山風景區的介紹
三峽區公所-->三峽歷史文物館-->三峽宰樞廟-->挹翠樓-->藍染工園、遊客中心-->金興居-->救生醫院-->三峽南橋-->三峽基督長老教會-->太和居-->三峽河景觀面與橋樑特寫
三峽區公所
三峽歷史博物館
位於三峽區公所對面的日洋合璧的兩層樓磚造廳舍,前身為日據時代的舊鎮公所,建於1929年,當時是三峽最具代表性的紅磚建築,號稱「全台最美麗的辦公大樓」,1995年改設為「歷史文物館」。
二樓為三峽人文史蹟文物的展示空間,收藏了為數眾多的當地史料與文物,對於承傳地方文化有相當的貢獻。
地址:新北市三峽區中山路18號
文物館旁還有一個藍染展示中心,這裡有藍染教學、DIY藍染體驗與藍染商品,即使是匆匆來過一遭,也能親手感受三峽地區具代表性的民俗工藝的魅力
地址:新北市三峽區中山路20巷3號
三峽宰樞廟與清水街、秀川街
清水街、秀川街一代,巷弄錯落的老房舍,在清代稱為「公館尾」,1752年本地李姓族人來台開基祖李國開自泉州安溪來此開墾的原居地,1755年安溪人董日旭亦來此開墾,老街區沿河岸發展成為三峽最早的聚落區。
1777年,聚居餘此地的李姓同宗七大房族人啓建上帝廟(即現今的宰樞廟),每年由各房輪流替主辦祭典,具有強烈的宗親廟之色彩。宰樞廟的建立象徵本區聚落市街的形成。
正廳掛著「俾爾熾昌」匾額,引用自「詩經」
地址:新北市三峽區秀川街28號
宰樞廟有一座紅磚門樓旁邊的樓梯可以下去到三峽河濱公園
挹翠樓
三峽挹翠樓約建於日治初期,創建人簡阿牛,原來為桃園大溪人,在三峽開設「建發染坊」,經營染布業,成為地方仕紳階級,在這裡營建此精美洋樓。
現僅存入口門樓與水井、右耳房、正面殘存三孔磚拱牌樓,保存部分精美泥塑殘跡,呈現當時精緻的匠藝,具美學價值。
一座早已人去樓空的老舊宅第,外觀的門樓看似保存完整,但內部屋瓦破敗、斷垣殘壁的景象讓人直搖頭,希望有朝一日能夠整修建物,活化建築空間,完整呈現當年的風貌
地址:新北市三峽區民權街84巷尾端
金興居&藍染公園
這是國內第一座興建有藍染意象的公園,公園內仿造昔日染布用大木桶、壓布石、輕便台車及曬布棚架等
染布用大木桶,還有輕便台車與軌道
藍染遊客服務中心
成立於2001年,致力於藍染文化的推廣、以三峽藍染發展歷史、染布工序解說圖、示範教學區及藍染作品解說區為主要展示地點,此外還有藍染產品展售、藍染DIY體驗、旅遊諮詢、三峽風情影片播鳳等讓遊客對三峽的文化特色、發展歷史有初步的認識
藍染成品展示與販售
將染好的布放在外面晾乾
金興居
傳統閩南式合院建築,呈現傳統民居「一條龍」的空間形貌,屋脊具有泥塑剪黏裝飾及彩繪殘跡,正立面具有綠釉花磚裝飾,歷史風貌特色的豐富。
救生醫院
位在仁愛街上救生牙醫診所已逾百年歷史,旁邊這棟磚造建築是已故老醫師陳文贊所創建,曾任台北馬偕醫院代理院長,後來回到家鄉三峽服務鄉親。其子陳中州與其孫陳榮耀三代醫生在三峽地區執業,守護著三峽人的健康。老診所保留了日治時期官邸門框、窗戶及珍貴的手工釉料地磚,成為珍貴的歷史記憶。
地址:新北市三峽區仁愛街8號
診所旁邊的三合院
三峽南橋(三峽溪)
為中埔溪上的南橋,也是三峽史上第一座橋梁,更是孕育者三峽人文產業,可惜橋梁已經被改建,看不出當年的風貌
在河道旁邊的道路為彩繪牆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三峽教會
三峽教會是馬偕牧師在台灣北部傳教初期所創立的第十三所教會。由於位居淡水河上游的大漢溪旁,特具水路之便,於1876年正式建堂。
教會的歷史實為一波三折,初期的教會被迫建立在八張碼頭附近,而當時這個地方不但是三峽次等宅區的風化區,當地居民的刁蠻傳道常受困擾,尤以三角湧戰爭期間教會信徒被誣指通敵,導致損失千名官兵的日軍焚毀三峽老街連同教會一起被摧毀,教會成立的前期,三峽的基督教信仰始終無法順利立足;此外,三峽地方與地方信仰祖師爺一直以來都有相當大的影響力,根深蒂固,也加深傳道的困難度。
現在所見的教堂則是建於1950年,由偕叡廉牧師破土落實興建,距今70年的歲月,見證了整個三峽地區的起起落落,而且從與地方居民極力排斥到現在與地區文藝季的互助,是一代又一代的傳道人鍥而不捨傳道的成果。是個具有特殊意義的三峽老建築。
地址:新北市三峽區民族街1號
太和居
地址:新北市三峽區民族街170號
三峽河景觀面與橋樑特寫
這條河為三峽地區的母河,早期由於大漢溪、三峽溪、橫溪,三條河川匯集水利豐沛。明末清初渡海來台的漢人,沿著淡水河、大漢溪來此開墾。起初沿著三峽河道開墾,三峽主要的物產(染布、樟腦、茶葉)藉著這條河川運送到各地,三峽最熱鬧的三角湧街,就沿著河邊發展起來。
日治中期,三峽老街因為陸運開通,大漢溪水運沒落,昔日河道運送貨物風光不在。
八安大橋
自長福橋眺望三峽河流域與遠方的八安大橋與三峽地區的山景
長福橋遠拍
三峽拱橋
為三峽地區的地標,也是特色景點,建於1932年,1933年完工,原為三峽地區主要的交通要道,目前橋梁將封閉整修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