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2:新竹縣竹東鎮古蹟巡禮(彭家上隴西堂、下隴西堂、上坪老街)
旅行日期:2019/06/23
(日)
路線:新竹車站-->竹中車站-->竹東車站-->彭家下隴西堂-->上隴西堂-->不知名的古厝-->搭公車至上坪老街-->上坪老街-->上坪客家夥房-->上瑞步道-->糯米橋-->回到上坪老街-->晚餐-->清華大學-->台中水湳站
今日搭乘火車到新竹後先轉六家線至竹中車站,不久後再轉搭內灣線至竹東車站,開啟這一天的行腳
14:48 竹中火車站
彭家上、下隴西堂
下隴西堂
清朝初年,彭開耀先生移民竹東,因經商致富,遂興建五座宛如廟宇的大宅第,分予其五子,「下隴西堂」是為其中之一(隴西堂又分上隴西堂及下隴西堂;上下的區分是根據建立時間的先後)。且在保存上比上隴西堂完整。
建材以紅磚為主,底層以鳳山溪之卵石做牆基,後用紅磚圍起來。另外,因昔時尚無水泥,故磚頭皆以米加糖和鹽混和而成,至今仍相當堅固。
下隴西堂之地磚、石磚,全由大陸進口,非常特殊,在屋後有一座山,意謂「前有河,後有靠」活的風水住起來平安。後面有高山,排水容易。而外層的圍牆則是為了防禦原住民攻擊及防颱的功能,這在清代客家人的村落是很典型的房子。
上隴西堂
此古宅為竹東之開發先驅,是彭開耀二兒子的宅第。原為是座以四橫雙圍牆的三合院,目前只留下一座門屋和正廳。原為燕尾起翹的三合院建築,但左右護龍因嚴重腐朽已改建,只有正廳仍保留著傳統樣式
廳內總牌位上書有「隴西堂」三字,顯得堂皇氣派。
內供奉著彭家祖先,這裡很特別的是,所供奉的神明都沒有設置神像,而是將神明的名稱寫在紅紙上面,後把紅紙貼上神桌正中央的壁上,供後代子孫來膜拜。
康寧街155號不知名的老宅
上坪老街
上坪老街,位於臺灣新竹縣竹東鎮上坪里,為通往新竹縣五峰鄉之南清公路上。興建於日據大正年間,街道兩旁之建築樣式為二層樓磚構木造建築,街上兩旁之建築樣式多為兩層樓之紅瓦與木造建築,風格為閩南式騎樓、樓屋式、仿巴洛克式拱廊與現代主義;二樓窗間下方凹型造型,呈現古典葡萄牙式建築
廣惠宮,為當地居民的信仰中心
接著往走訪上瑞步道尋找百年糯米橋
從廣惠宮出發,面對廣惠宮的右側巷道進入,經過附近一排的客家傳統夥房屋群後,抵達山邊的福德祠,接著從廟旁的產業道路繼續往上走,不久後就抵達道路盡頭,接壤原始森林小徑。
上瑞步道,又稱「中央寮親水步道」,沿著中央寮溪及隴西園後方山坡地興建,沿途依山傍水,風景秀麗;此外在中央寮溪與上坪至五指山產業道路西側有百年步道現稱百碫步道,步道連接上坪社區、中央寮與五指山,步道原為輸送物資到中央寮之路,後來山上採收的茶業也是經由此路運送下山。
糯米橋步道,步道已經嚴重損毀,雜草叢生
百年糯米橋
百年糯米橋被周邊的雜草給淹沒了,希望鎮公所能夠將這座歷史橋樑維護好,否則很可惜了
糯米橋又稱瑞豐橋、中央橋,都建造於1956年,就地取石材,以傳統工法砌造的糯米橋。
下山後搭公車回竹東總站,吃完飯後搭乘5608號公車至清華大學,再轉國光客運至台中水湳站,為明日的澎湖旅行做準備了。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