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6B:澎湖縣西嶼鄉(II)-池東村、池西村(356)
大池角(大池村)
大池角ㄧ名,沿於村莊西方,有座天然大池塘,池水可灌溉、飲用,因聚落位在大池一角,因而稱之。這個大池塘的蹤跡,因新漁港的開挖,已成為漁港的ㄧ部份。
小池角介紹:
池東、池西兩個村落合在一起,早年稱為「小池角」,名字由來乃因於近海處有一池塘,而人們居住在池塘的附近形成了一個聚落,故稱之為小池角。1951年實施地方自治將小池角規劃成兩個村落,以「小池塘」為界,東側聚落為「池東村」、西側叫做「池西村」,雖然行政劃分為兩個村子,然而生活形態兩個村子卻是緊密相連。
第二天搭乘公車從馬公到西嶼的池東,繼續昨天未完成的西嶼單車行
西嶼鄉公所
旁邊有一個涼亭為「執事亭」
西嶼的杏林之光-鍾正雄醫師
位於不遠處可以看到一幢石造房舍,為歇業好多年的「大同診所」,隨著老醫師鍾正雄的辭世,已歇業多年,是當地老一輩居民的共同回憶。
鍾正雄醫師為全西嶼第一位本島醫師,在這之前為日籍的醫師(鈴木)在這裡行醫,在醫師考試及格後,先後曾在臺大醫院及馬偕醫院實習一年,其後則赴海南島服務約一年後,直到1946年鍾老醫師向政府提出開院申請才開始將近半世紀的懸壺濟世的生涯,直到2002年,鍾醫師年事高方才告歇業。
據當地居民口述:因位於行政中心的小池角境內,除服務池東、池西兩村居民之外,鄰村的大池、小門、二崁、赤馬村的病患也都前往看診,在澎湖有恙蟲病,長期下來奪走不少人的性命,而鍾醫師正好是這方面的專業,多數的民眾來到這個診所均得到好的醫療照顧,康復率提高,近年來隨著衛生系統的建立還有改善,該病已經消失。鍾老醫師對西嶼鄉醫療可說貢獻良多。而他的事蹟仍被地方居民口耳相傳呢。
小池角禮拜堂
1958年2月10日設教,約有61年的歷史,為當地居民信仰中心。
小池角雙曲橋
從岸邊延伸入海,當你走到盡頭有小亭可在夏日遮陽,看海。小池角潮間帶為當地村民退潮時撿螺拾貝,從事休閒漁業活動兼貼補家用的地方,日落時分夕陽剛好從前方海平面緩緩落下,夕陽美景坐在海中涼亭觀賞更有其味道!
西嶼黃姓宗祠
位於雙曲橋的旁邊的一棟老宅,為典型閩南三合院的格局,彩繪具有特色,為本地難得一見的宗祠建築,表現地域風貌、民間藝術特色及特殊族群生活之歷史文化價值。
此外,據說裡面還有相關歷史文物及牌匾,包括第六世石製香爐、第八世銅製香爐,可惜來的時候大門深鎖不得其門而入。
此建物兼具民居和當地宮廟建築架構,表現出日據時期庭院圍牆的特色。
小池角關帝廟
座落於池西村。乾隆年間創建,先後曾重修四次,現在廟貌為1973年重建,1979年落成。主祀關聖帝君,為當地居民的信仰中心。
旁邊的池西漁港
池西柱狀玄武岩
為當地的秘境景點之一,較少人知道。這裡的玄武岩石壁多為褐色,形狀相當多變、有直立、彎曲、倒臥、傾斜等等各種姿態,非常漂亮。柱狀玄武岩是熔岩流噴發後遇到海水,快速冷卻收縮成六角狀的柱狀玄武岩節理
為了要拍這樣的景觀要踩著岸邊的石塊走過去,下方佈滿了大小石塊,加上海浪會拍打岸邊岩石,石頭會很濕滑,走的時候需要格外小心,別滑倒了。
上方有階梯可以上到一個平台可以眺望海岸景色,此為廢棄的九孔養殖場
周遭的景色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西井為村民較早期飲用水來源,相傳當時朝廷官員用官旗之旗桿截成四段做為井底基座,因此泉水不斷。質甜甘美,居民聚落於此,遂稱「西井腳」。
該井據傳為清朝秀才顏我揚豎旗竿處,後飲水思源開鑿成井。顏我揚,1707年進士。1727年被選為汀州府歸化縣學訓導。是澎湖人到外地當官的第一人。以前村民盛行在此「劈甘蔗」。
顏姓開基始祖為顏福(晉仲),係金門賢聚顏氏20世。顏福傳三子,顏文、顏武、顏服;長子顏文徙大池角社,係大池角顏氏始遷祖,今小池角顏氏係二房顏武、三房顏服裔孫。
小池角顏氏裔孫繁衍甚多,係小池角人數最多的姓氏,昭和時期顔姓有三合院125間,佔全社三分之一以上。在小池角有些三合院的門楣上書寫「四配第一」或「陋巷衍派」,大部分為
顏姓人家。
顏氏陋巷衍派三合院
位於池西村127號,門額題「陋巷衍派」,堂號的源自於顏回之:『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居陋巷的典故。後世尊稱顏回為「復聖」。
位於池西村88號,門額亦題「陋巷衍派」
池西村126號的洋樓,前方還有古井還有手壓水井設施,門額題「闔家援助」
剩下幾棟為不知名的古厝,均散佈在西井腳附近
三石壁
從入口的遠方看是一個大型的柱狀玄武岩的石壁,也是當地漂亮的秘境,隱身在大菓葉附近的小路裡頭,是一個沒有太多觀光客的秘境。這裡長年受雨水及風蝕的結果,石壁上不但節理分明且色調很有層次,景色一點不輸山下的菓葉玄武岩喔!
位在澎湖西嶼鄉二崁聚落與大菓葉交界處,跟著Google導航走,原本的柏油路變成水泥小徑,小徑繼續延伸,最後變成只有黃土跟碎石子的小路,將腳踏車停在入口旁邊就走下去一探究竟囉。
高聳的玄武岩石壁加上大面積水漥的景色,與綠色潭水相映。你看,是不是很美呢?
這麼漂亮的秘境當然要來美拍幾張囉!由於人煙稀少,可以盡情的拍照欣賞喔,旁邊也有步道可瀏覽整個周遭美景。
池東大菓葉玄武岩
位在二崁草原至赤馬五孔頂之間,日據時期為了交通之故,開發大菓葉、,在此經建碼頭而意外發現!海底下溶漿因為地形上升而急速冷卻收縮,形成五、六角形的特殊岩體,在海風侵蝕下,呈現現在的壯觀面貌。和澎湖其它地區的玄武岩不同,因為土質與出土時間較晚的關係,大菓葉的玄武岩色澤偏黃,大雨過後,前方的水漥倒映著玄武岩的景色,讓人陶醉,是西嶼島上的遊覽車景點。
不過水漥的面積就比剛剛三石壁還要少了,為較可惜的一點。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