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新竹縣北埔鄉行腳(260)

旅行日期:2019/10/15 (二)~10/16 (三) 
秀巒街









 山宅民居,為客家特色的民宿





 一個看似狗的石膏雕像在路邊

 古井

米巿藝術茶坊(秀巒街3巷4號)
這是一個鬧中取靜的地方,可以在這邊泡茶喝咖啡、吃點心、聊天、DIY的好所在呢
當時我站在外面拍照,後來老闆娘看到我就請我到裡面坐,也開放讓我參觀裡面 
鬧中取靜的客家文化茶坊,室內擺設很多藝術品還有種植多樣的花草植物裝飾,還有山水畫掛在其中,老闆娘有習琴棋書畫的學養,還有積極推動客家擂茶文化,與老闆娘閒話其間,展現出平日生活的閒適與自然呢。
 洛神花茶,喝起來味道很棒,會回甘 
這壺菊花茶也很不錯喝,也很回甘喔 
室內擺設清爽,非常有意境 

 菜單,賣咖啡、冰沙、還有多種茶類之外,還有賣各式各樣的鬆餅
 老闆娘請客的鬆餅,很大塊吃的很飽唷 
 很有客家風味的老闆娘,是一個好客的主人,非常高興旅行的首站來到非常特別的地方唷
 水堂
這是一間有氣氛民宿,但據說主人會透過電話選擇有緣的客人,因此並非所有人都能夠住到這間民宿,是要碰運氣的,因此僅開放入住的客人進來,遊客不得其門而入。



 地址:新竹縣北埔鄉秀巒街24巷4號
鄧南光影像紀念館
鄧南光生於1907年,為北埔當地人,曾創辦台灣攝影文化協會,將台灣以前年代珍貴的影像記錄下來,是非常珍貴的文化資產
故居建於1926年,為北埔地區第一棟RC造洋房,北埔地方人稱「柑園」、「世源醫院」,是北埔老街聚落的重要建築,以鄧南光攝影作品為主軸,舉辦影像展等多元化活動,迄201710月底合約屆滿後由鄧家收回。
後來詢問當地人才知道,館內因合約屆期關閉近2年,近期經過鄉公所積極接洽,與鄧家完成合約簽訂,將保留鄧南光影像並恢復鄧世源醫院主題,將計畫作為遊客服務中心,並提供觀光諮詢、餐飲、公廁與停車服務。(部分資訊來自自由時報內容)
北埔忠恕堂
 1922年曾成統在新竹北埔建立起一座兼具東西方文化色彩的新厝,名為忠恕堂。而這座建築令人感興趣的,不僅僅是其外觀上的多元文化特色,更吸引人的是曾成統與他的秀才父親曾學熙,崛起於北埔這個內山村莊的過程。
 來自拍一張囉

隱藏在巷弄的辛阿水古宅,現為古道茶坊
辛阿水為慈天宮的雕刻師傅,當時姜家為大戶人家,是開墾北埔的始祖,姜家看辛阿水年紀輕輕就有如此的手藝本領於是將ㄚ環嫁給辛阿水,並將慈天宮旁的這塊地送給他們倆夫棄建造住所,即目前的古道茶坊囉
 裡面的房舍


古宅旁邊的手壓水井
壓水井是一種將地下水引到地面上的一種工具,它是鑄鐵造,底部是一個水泥式的壘塊,井頭是出水口,後粗前細,尾部是和井心連在一起的壓手柄,約有二三十公分長,經常使用,使其變得較為明亮,井心中是塊引水皮,靠的就是這塊引水皮和井心的作用力將地下水壓引上來。
地址:新竹縣北埔鄉北埔街3巷6號
北埔慈天宮&北埔街&廟前街&南興街
該廟初創年代說法不一,約建於道光年間,該廟是北埔鄉的宗教信仰中心,廟宇曾做新竹國語傳習所北埔分校場使用,不久又改為北埔公學校教室,數年後由姜義豐墾號另捐贈校地才遷校,方恢復廟宇。1985年間核定為三級古蹟。
目前廟門正在整修中,施工期間請小心經過。
廟前商店林立,聚集小吃、特產店鋪,為北埔老街觀光重點。該條石板路的三千零八十九片石板都是和廟埕都同來源,在2015年時獲古蹟審議委員會同意也納入古蹟定著土地範圍。









 
天水茶坊

傳統與現代建築風格的融合
南興街比較零散,快被現代化建築給淹沒了


姜阿新洋樓
姜阿新生於1901年,曾任竹東茶葉株式會社董事長,台灣光復後其成立永光股份有限公司,經營紅茶外銷,是以茶葉起家的北埔富商,後來亦擔任台灣省臨時省議會議員。

姜阿新正值姜氏事業如日中天之際,而興建此一可接待外賓及居住的豪宅,採洋式風格,其用材與作工均極為考究,由於其形式特殊,而被稱為「姜阿新洋樓」,在北埔街區佔有重要的地位,其除在大隘的開發史上具有歷史意義之外,其建築物更代表北埔地區日治時期發展之特色,2001年指定為縣定古蹟。
姜家祖廟
找了好久才終於找到祠堂,原來隱身在柵欄裡面,不仔細找真的看不到
北埔姜氏家廟之前身為世良公嘗,於1921年由姜瑞昌、姜振驤等人所倡建,1924年年竣工落成。姜氏家廟位於北埔街區的南面,由於姜家在當時是北埔最大的家族,故聘請名匠來興建這座祠堂,整體為兩堂兩廊兩橫屋規模。正殿供奉姜家歷代祖先之神位,為敞廳形式,兩邊橫屋中央為側殿,兩廊與橫屋之間各有過水廊相連,使得內部形成一個開闊的祭祀空間,格局頗具代表性。祠內的彩繪、石雕及木雕非常精緻,因匠藝之不凡而被譽為台灣四大家廟之一,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北埔姜氏家廟,是北埔當地主要的信仰中心,當時姜家聘請了在當時台灣數一數二的名匠來興建祠堂。祠內的建築工藝表現不凡,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可謂新竹縣的建築瑰寶,亦是客籍匠師的代表作。

地址:新竹縣北埔鄉南興村7鄰南興街1
天水堂&金廣福公館
又稱為姜屋,是開拓新竹縣大隘地區的開山祖姜秀鑾所建的宅第,姜紹祖的故居,位於金廣福公館的左前方,因姜氏的郡望堂號為天水郡(今甘肅省天水市),故名天水堂。北埔首墾者姜秀鑾於開墾期間建置金廣福統籌中心,家族世代皆居住於天水堂,是北埔鄉範圍最為廣大的民宅。
天水堂形勢穩定優美,為一堂六橫之三合院格局,門樓為燕尾造型,且台階有特大台面,號稱全台最優美的門樓之一。一直以來皆由姜氏家族自力修繕及維護,能完整保存其原有風貌實屬不易,由於仍有姜家後代居住,屬私人宅院,未開放入內參觀,只能看外觀。

金廣福公館
清道光年間,淡水同知李嗣鄴諭知姜秀鑾設立隘寮,維護竹塹城東南山區之安全,並輔導福建廣登兩籍集資合股,於1835年成立「金廣福墾號」,作為開墾土地與防止原住民衝突的指揮中心,也是招收墾佃及徵收隘租的行政中心;後來金廣福隘防範圍漸擴及北埔、峨眉、寶山共三鄉,故稱「金廣福大隘」是台灣漢人武裝墾拓之代表,金廣福公館為全台罕見的公館建築,具有閩客先民合作墾拓之意義及台灣發展之歷史價值。
 天水堂二房
「天水堂二房」是臺灣少見的「一堂八橫」民宅,屋宇雄健壯碩,外觀氣軒昂揚輝煌十分引人,當年因姜家人多天水堂住不下,因而另外興建天水堂二房,只可惜宅第維護不如天水堂的古雅與華麗。
旁邊這間房子應該有很久的歷史了



水井茶室
水井茶堂位於天水堂增建的後院裡,在老宅裡品茶別有一番風情。
水井茶室利用一級古蹟「天水堂」的右廂房闢成的閑靜茶坊,混合了日、洋、中風格,店家在整頓時,並未刻意裝修,使得老水井、小院落、洞窗及粉牆都流露出歲月的底蘊。
老聚落茶博館(原為新竹女中校長故居)
老闆收藏茶具,著作有北埔民居、茶二十一席,為當地的文化工作者,裡面販售膨風茶與東方美人茶及茶手工肥皂,內有茶室可以參觀。

茶博館附近也看得到被歷史洗禮的痕跡


彭家宗祠(每年過節來自全台各地的彭姓族人祭祀)



北埔鄉公所


北埔秀巒公園



秀巒山為新竹縣十二勝景之一,位於北埔鄉東南方,海拔約231公尺,面積約3.6公頃,19334月,大隘居民為紀念金廣福開墾戶首姜秀鑾先生,開闢大隘百年紀念,故命名為秀巒山,並立開基百年石碑乙座,讓後人頌揚其功績。1976年易名為秀巒公園,涼建碑宇亭閣,敘述大隘開拓史與事蹟。


另外公園內建有許多亭閣,可讓人駐足停留並登亭遙望,除了欣賞大自然美景外,北埔市區也能盡收眼底,並能吸收芬多精,讓人倍感舒適。

從中興街上來後,經過第一個涼亭-秀巒亭
北埔開闢百年紀念碑
約1834~1835年之間才有先民拓墾大隘地區,為紀念從一片荒蕪到整個聚落的形成而定居,早期先民蓽路藍縷、胼手胝足拓墾,舉行金廣福開闢大隘百年祭而立碑紀念

開拓大隘紀念碑(鄉公所所建立)
忠孝亭






合抱樹廣場與日式鳥居
合抱樹廣場命名,是因為附近林間有三棵超過百年的老樟樹,樹幹粗巨,得兩人合抱而得名
石階路口的左右側為日式石燈籠

休憩涼亭
可以看到漂亮的山巒景色

北埔事件遇難之碑
北埔事件發生的兩年以後(1909),日本政府在這裡豎立了一座「北埔事件遭難之碑」,石碑刻載事件中被殺害的日本人姓名;十年後,又增設一塊石碑,將遇害的日本人名單全部補齊。台灣光復後,這些石碑被一名派駐到北埔的福建籍警員將「北埔事件遭難之碑」等刻字跡刮除,並在其中一塊碑石刻上「毋忘在莒」四個字。
後來紀念碑的基座石塊也遭民眾鏟除,將石塊運走,做為房舍建材。僅存的石碑遭到破壞而棄置於山頂。直到14~15年前,「參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與北埔鄉公所才重新將這些石碑豎立於合抱樹廣場。

\

石燈籠旁的第三座石碑,被削去三分之一,只剩斷碑,碑石側面仍有清楚的字跡,寫著「十五日殉職」,為北埔事件爆發後的第二天。

接著繼續往前走,不遠處又有一個涼亭
長壽亭



觀景亭

 旁邊的觀音像
 賞月亭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0-010A:慢城南庄系列(I)-南富村(063)

2016-032:嘉義縣朴子市-朴子老街區巡禮、第一零售市場、樸仔腳夜市、宏賓旅社、牛挑灣社區、德興社區(239)

2020-010B:慢城南庄系列(II)-員林村(063)

2019-010:嘉義縣義竹鄉古蹟巡禮(240)

2020-018C:日月潭新山味邵族風味餐廳

2020-029B:高雄市楠梓區(II)-右昌楊家古厝、林家古厝、元帥府、援中港溼地公園(171)

2020-047B:高雄市大寮區(II)-潮寮吳家古厝、山仔頂陳家古厝、共益磚窯廠遺址

2019-029A:彰化縣和美鎮雅溝社區造訪

2020-023A:漫城南庄系列(III)-走訪南庄東村、南江村老街(063)

2015-045A:台中市南區(I)一林氏宗廟(林祖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