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B:新竹縣橫山鄉大山背風景區(II)-騎龍古道、人文生態館、豐鄉瀑布、聯安石拱橋(075)

騎龍古道
騎龍古道在大山背古道中,是景點最豐富的一條,經由豐鄉國小停車場對面進入全長約1.5公里,中途可銜接楊石屋古道及大樹龍古道,來到騎龍古道可以發現到很多景點,像是精神寄託的伯公廟、小溪谷、瀑布、筆筒樹,還有先人開墾時所遺留下來的百年石階還有古法堆砌而成的糯米橋等都是此處的特色唷。

從楊石屋入口開始一路往下走開始騎龍古道的走訪
首先經過三號石橋(糯米橋)
據說這裡的三座糯米橋均建於1958~1959年之間,算一算也有60年以上的歷史了
繼續往上面走去
園區的廁所,旁邊為楊家石柱屋
楊家石柱屋
石柱屋為當地石材打造而成,在交通多倚賴步行的年代中,早年的房屋建築都是就地取材,當地居民以石塊為材料打造出所需的樣式組裝成型,這也包括了屋柱,欲蓋一座石屋絕非一人之力可以能完成,每每有人家欲建石屋時,全村的男丁便會集合起來幫忙,於是,大家彼此蓋完了你家蓋我家,也成了當地的特色了。
第二座糯米橋
 接著拾階而上,最近下過雨這裡的石路非常濕滑,需要格外小心行走
出來第一登山口,接著往前到人文生態館走走
大山背客家人文生態館
豐鄉國小創建於192341日,原名為「橫山國小-大山背分校」,後因改制而改名為「豐鄉國小」。位處於豐鄉、豐田、南昌三個村莊之間,便利三個村庄的學童求學。可惜的是在1983年,因招生不足而被迫廢校,直到2004年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為留存珍貴的大山背人文生態,而結合地方資源,將極具歷史意義的豐鄉國小改建成「大山背人文生態館」。配合在豐鄉國小旁的騎龍古道,使得廢校多年的豐鄉國小能夠以嶄新的面貌再與遊客相見。
 目前將國小校舍改建為咖啡屋與影像展示中心
地上還有跳房子、測量立定跳遠的刻度,如果有帶小孩來一定會很喜歡
首先這一面以黑板為底部色彩的圖畫記錄學校的歷史回憶(1923~1983),昔日在農業時代,家庭貧困,父母工作非常的忙碌而要在上學時間要幫忙帶弟妹,並且牽著牛去上課。而隨著人口的外流,學生的嬉鬧聲與牛隻哞哞聲與嬰孩的哭鬧聲已不復見。
這一面是大山北月近年來的剪影的相片牆唷
下方為各種顏色的座椅,還有寫滿國小回憶的木板,遊客可拿著坐在椅子上拿起木板合照
第一間的上下層樓設有餐飲服務,提供各式美味的咖啡及飲料。
除此之外,這裡也有賣其他鄉鎮的農特產,例如北埔擂茶、竹東麻糬、峨眉東方美人茶、或者當地的姚烤麵包都可以買得到唷,除了帶動周遭居民的經濟外,也讓遊客來到這裡能夠享受到不同特色的鄉鎮風味
這裡比較像是教室後方的佈告欄,下方為各種童書
後方為學生的課桌椅,前方是黑板,如果沒有特別說明還真的以為在某學校的教室裡面哩!這裡是遊客的用餐區,可以與吧檯點餐然後坐在這裡享受當地特色美食與飲品唷
這面牆掛滿了當年豐鄉國小畢業校友劉興欽先生的漫畫作品
描繪師生在教室互動的點滴
 豐鄉國小昔日的黑白相片,對當年畢業的校友來說是非常珍貴的童年回憶!
後方的小池塘,還有掉落多到數不清油桐花
小時候我們都渴望趕快長大成人,因為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並且在童年的我們都會天馬行空,希望以後能夠成為什麼樣的人,直到我們離開了童年,升上國中、高中、甚至到出社會後,每個人都渴望回到過去,珍惜童年時光,童年純真的想法,隨著年齡的增長再加上後天環境的影響使得成人的想法受到社會化的影響而使得當年的童心已逐漸消逝,壓力重擔都落在身上,這時就能夠體會爸媽養育我們的辛苦囉。
學校曾經有一座神社,1939年在中日戰爭期間,因應皇民化運動而興建,位於校門口的左側。而國民政府來台後,日據時代的神社與鳥居皆被拆毀,目前只剩下參道的石階遺跡。
參拜道上方平台即原神社本殿、已改建為水塔
學生昔日的逃學步道XD
滿滿白雪桐花覆蓋著步道
從豐鄉國小校園展望的山色景致
入口有一個簡單的市集,有賣吃的也有賣各式的農特產與飲品
接著再前往騎龍步道第二登山口,將單車停在步道口,拿起登山手杖準備走訪另一條
沿途均會有石柱標示你所在的位置景點資訊
不久之後有一條小路可以到第一座伯公廟
 到了石階步道口有一個不錯的展望
接下來下去的百年石階路,是騎龍古道唯一保存古道原味的路段,每塊石階砌成扁細,可小步踏踩而上,爬來較為省力,由此可知古人造路時的智慧。
 覆滿桐花的百年石階路
觀景平台,不過周圍樹木長得高大,已經看不見前方的景色
油桐花
糯米橋,約建於1958~1959年之間
大河背24號旁邊的伯公廟

豐鄉顯伯公
伯公神主或構築樣式,大致可區分為非經由建築營造的封土、石頭、林木形式之簡易類型,以及廟祠之屬的建築類型二大分類。
以新竹縣的伯公為例,其地緣之間的眾多伯公形制變化,可粗分由簡易而繁飾的幾種發展。舉凡以空無一物的田埔角落,所臨時設立而無任何東西為記號的「伯公下」祭祀場所;尚處於自然狀態的石頭、山壁或樹木之伯公地景;介於廟祠建築與非建築間的數石搭成之三面壁,或謂「座嘴堂」之低於人高的石棚及小祠伯公;最後,是兩披水以上的壇祠小廟,乃至地方大廟內的伯公碑碣或神偶等神主對象。
擇取當地素材所構築的伯公地景,大體是將自然物件加諸地方經驗的神聖化產物。在人形偶像、碑碣及廟祠被選用前的伯公地景,概括有自然地勢或人造堆土、用石、樹木的運用,而形成「封土立社」與「示有土也」;「社稷不室而壇,當受霜霜風雨」;以及「大社唯松」等地祇原型。透過被庄社居民所選定的龍脈、尖山、水頭、路沖、地界、立石、林木等自然地貌,在賦予「伯公」名號之後,就被塑造成具地方感與地方特色的「伯公下」之文化地景。
伯公廟周圍屬於亞熱帶台灣低海拔次生林,由於下方有溪澗通過,因此環境特別潮濕,人為干擾少,且森林非常鬱閉,常見的植物包含芭蕉、冷清草、闊葉樓梯草、中國穿鞘花及全緣卷柏等,這些植物都是在潮濕環境的代表種類。 
位於伯公廟斜對面的無名糯米橋,為第五座糯米橋,建於1952年
糯米橋下為大寮溪水,因為落差而造成的小水流也十分涓秀
氣勢滂沱的溪水,有種震撼的感覺
來到溪水邊,暑氣頓時全消,非常涼快,並且可以吸收負離子,很棒的享受
瀑布底下有一深潭,而下游溪床平坦,正值炎熱的天氣吸引民眾來此戲水消暑。 
豐鄉瀑布
豐鄉瀑布高度約10公尺,清澈流水終年川流不息,清澈水潭倒映周邊岩壁的蒼翠綠蔭,伴隨涓涓水流聲,一幅清新美景頓時讓人忘卻煩憂,令人怡然自得,更吸引許多新人在此拍攝婚紗照,入夜後的豐鄉瀑布區美到讓人讚嘆不已。
此外,這瀑布的水源為橫山鄉居民萬人飲用水的水源,嚴禁遊客攀爬欄杆下去戲水
瀑布旁邊有一休憩涼亭,可供遊客在大熱天的時候可以乘涼,邊享受瀑布帶來的負離子享受

聯安(雙拱)糯米橋
建於19524月,橋身長17.4公尺、寬3公尺。糯米橋是先民用古老的方法所建造的百年老橋,古樸而堅固。早期先民開墾常會以竹子搭建便橋,但時常經過風災的摧殘,使得橋樑毀損中斷交通,因此改用以石頭為主要材料。這座糯米橋均就地取材,並以糯米混合紅糖、石灰等物質製成黏著劑,依據橋各部形狀打造出所需的角度與斜面「堆砌黏合」,建造更耐用的石拱橋,在當年沒有重機械幫忙的環境下,該工程是相當浩大的。與其他糯米橋較不一樣的地方是,這裡經過改造後已經成為遊客休憩的涼亭,可以坐下來休息乘涼並且欣賞周遭的景色唷。
糯米橋的建築,運用力學「形抗原理」築成基本上利用石塊能承受壓力的特性及配合石塊切面堆砌成圓拱型,切面上寬下窄的幾何關係,讓作用於拱型上部載重轉化成石塊間的擠壓力,使上部重百載重能層層向下傳遞連成橋樑結構的承載需求,如此可確保拱橋的自重及載重,使得構造堅固而耐用。
 橋的下方可以戲水
橋頭刻有「中華民國四十一年四月竣工」,即已有68年的歷史了
位於糯米橋的對面有一棟荒廢已久的民宅,已經殘破不堪
回到竹35鄉道一路前往九讚頭,沿途有展望可以看到對岸的九讚頭還有水泥廠的影子
增昌大橋
竹35鄉道起點處,抵達橫山市區
橫山村街道景色

橫山鄉公所
九讚頭靈感堂
這是供奉覡婆娘娘的廟宇,「問覡」為傳統民間信仰通靈行業之一,通常為年長婦人擔任「覡婆」角色,相傳覡婆懂醫術且會接生,經常替人收驚作媒,在早年重視添丁的客家社會裡辦演重要角色。
相傳一百多年前,九讚頭地區來了一名精通醫術、無依無靠的產婆,負責為人接生、收驚、治病,在祂死後村民將祂的香籃掛在竹林裡,村內只要是多病、難撫養的小孩皆會認做祂的契子。每年農曆的八月初一是覡婆娘娘的生日,居民皆會準備酒蛋、麵線來膜拜,1970年代拜他為契母的孩童超過上千人,信徒遍布各地,香火鼎盛。

九讚頭車站(內灣線22.2K。上行車站:橫山車站,下行車站:合興車站)
19501227日設站,過去本站的水泥貨運業務相當熱絡,最盛時曾為台鐵貨運量第二名的車站(台鐵貨運量第一名為北迴線和平站),因而保有十分寬闊的站場。為竹東站以後唯一可辦列車交會的車站,本站至內灣站為一閉塞區間。
從月台望向車站,亞洲水泥新竹廠就在車站附近
內灣線沿線均行駛DR1000型柴油客車,為區間車
九讚頭車站中已經不再使用的道岔閘柄
出剪票口後,對面為候車月台,搭車的旅客能夠從車站直接穿越鐵軌上到月台搭車往內灣/新竹
車站周遭的山景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0-010A:慢城南庄系列(I)-南富村(063)

2016-032:嘉義縣朴子市-朴子老街區巡禮、第一零售市場、樸仔腳夜市、宏賓旅社、牛挑灣社區、德興社區(239)

2020-010B:慢城南庄系列(II)-員林村(063)

2020-018C:日月潭新山味邵族風味餐廳

2020-029B:高雄市楠梓區(II)-右昌楊家古厝、林家古厝、元帥府、援中港溼地公園(171)

2019-010:嘉義縣義竹鄉古蹟巡禮(240)

2020-047B:高雄市大寮區(II)-潮寮吳家古厝、山仔頂陳家古厝、共益磚窯廠遺址

2019-029A:彰化縣和美鎮雅溝社區造訪

2020-023A:漫城南庄系列(III)-走訪南庄東村、南江村老街(063)

2015-045A:台中市南區(I)一林氏宗廟(林祖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