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2A:新竹縣竹東鎮-訪古單車旅行(087)

竹東古名「橡棋林」,實肇因於先民初抵本地,見橡棋樹繁茂成林,而由此命名,橡棋又名樹杞,故也稱「樹杞林」。本鎮工商薈萃,綰轂七鄉,昔日雄距內山,為全台三大鎮之一,如今轉型為高科技研發中心,並以此聞名於世。
竹東車站(內灣線16.6K。上行車站:榮華車站,下行車站:橫山車站)
位於東林路橋下的石拱橋
學前路洗衫坑
位於學前路與信義路的交岔路口有一處洗衫坑,有一處階梯,走下去可以看得到。
又稱為「中興河道」,日據時期被稱為洗衫坑,河道原本流經大鄉里、上館里及中山里,早年河面較今日為寬,岸邊種植柳樹,景色優美,且水源非常乾淨,婦女們都在河邊一起洗衣聊天,成為周遭居民社交活動,由於河道變遷及公共溝渠之整治,目前僅存此處學前橋下自然泉湧之洗衣場。 

東寧橋

原本稱為「軟坡橋」,1921年由地方富紳甘承宗先生捐出鉅款建造的石拱橋。東寧橋以石塊壘砌,總長度約為21公尺,共計3個石拱,每個石拱跨距約為5公尺,距離水面高約3.2公尺。
石橋本身寬約6.5公尺,橋面已於1970年拓寬為15公尺寬的雙線道路並鋪上石油瀝青
橋下旁有一洗衣坑,常見附近的婦女在此洗衣並閒話家常
曉江亭
位於軟坡橋(東寧橋)畔,昔日是一座茶亭,也是候車的車站,地方人士配合捐款在橋邊建造這座茶亭,並命名為「曉江亭」。早期陸上交通不發達,民眾的出入均仰賴輕便車,而「曉江亭」則是輕便車的停靠站,也是竹東地區唯一留下來的停靠站,極具歷史價值。該亭受到日據大正年間流行的裝飾風格影響,正面採西洋拱圈構造,廊柱為西洋式,並有拱心石裝飾,拱圈上方的山牆施以鮑魚、花草葉等泥塑裝飾,表現西洋的裝飾風格,在車來人往的道路上造型十分突出。


斑駁牆面,隱約可見到模糊的字跡
東寧茶亭伯公廟
是客家文化中的「水頭伯公」,至今已逾90年歷史,其位置在軟坡溪畔。
目前福德祠外有鐵柱、鐵皮搭建而成的屋頂,得以防風避雨及日曬,保存狀態良好,為當地居民重要的信仰中心。
福德祠為石板所砌之二坡水石砌小祠,內有木雕的伯公神偶端坐在內,並無隔間與開窗。屋脊有精美的花卉雕飾,前後屋頂石板有細緻的擬筒瓦、雨滴造型石雕與雕花;正面左、右二側各刻有「福列三星首,德操五行尊」(外)與「福享千秋祀,德安四境民」(內)的二組對聯,門額上中書「福德祠」三個大字。廟中供奉一尊木頭雕刻而成的土地公,身披錦繡霞冠,並安置有紅色檯燈,外有一組石刻香爐,四季安享信徒香火。
東寧路老街
東寧路應該就是昔日竹東的主要街道,目前所看到較有歷史的街屋大多於1935年新竹台中大地震後重建的市街。故此區遺留了許多重要的建築類的文化資產。
蘇氏武功堂
這是一棟雄偉氣派的老宅第,為福建省汀州府、經營田產起家的蘇氏家族,於1924年建成,建物佔地一千五百多坪,有著防衛功能的雙重圍牆以及六道橫屋,是一座相當遼闊的三合院,宅第裝飾得美輪美奐,擁有工藝精湛的雕刻技術與磁片裝飾,被譽為是竹東地區的經典四大民宅之一。
左右雙護龍,埕外有兩道圍牆,由裡而外出自名家之手的雕樑彩繪、裝飾工藝,展現獨特的氣勢,並於庭院遍植花木。目前做為竹東蘇氏宗親會的會址,相當具有歷史與文化的價值,目前不開放給民眾參觀,只能在外面觀看宅第的外觀。
地址:新竹縣竹東鎮長春路三段103號
西河堂九牧第
這棟規模宏大的一堂屋六橫屋的建築係由竹東大圳創設功勞者林春秀所起造,內部空間規劃反映出為因應家族產業與竹東圳事務的需求而生產的機能性配置。
堂屋立面以洗石方柱與洗石水平橫樑展現渾厚的力量美,窗台與明間內兩側開門門框也施以洗石,表現出時代的特色。堂屋屋脊冠瓦留設之通氣孔,以及明間中樑下方之左右牆面各有一對通氣孔,用來調節室內微氣候。左橫屋穀倉將地板高架,追求防潮,提供稻穀良好的保存環境,保存著日據時期建築營造技術與特色,為台灣農村農宅民藝美的代表性建築。
地址:新竹縣竹東鎮太平路109號
位於不遠處的劉家傳經第,與竹東九牧第均為百年房舍,一般堂號最後一個稱呼為堂意指平民百姓。像林春秀家族堂號為九牧「第」與劉氏家族的傳經「第」者,即表示家族成員有人曾經為官,有榮耀門第之意。
地址:新竹縣竹東鎮民生路86號
接著要前往芎林,需經由中正大橋跨越頭前溪抵達
中正大橋
這座橋扮演連結竹北、芎林、竹東等鄉鎮市交通的腳色,主橋塔高83.5公尺,基座打入河床28公尺,為目前北部橋體最高的「斜張橋」,全長855.3公尺、寬度30公尺,設計意象以明代唐寅的作品「風竹圖」為發想,採用斜張橋配置工法,減少落墩數,降低河水沖刷對橋梁結構的影響。
 跨越頭前溪橋梁段包含一座跨越東西向快速道路的新月半拱景觀橋的「興隆大橋」,對岸為竹北高鐵特區的高樓大廈。
竹北通德堂
竹北市東海里原名「東海窟」,在頭前溪未施治水工程前溪流四溢分支,在「東海」之西南形成一處很大面積潭窟,潭水充沛浩瀚似大海,六家當時係基層行政中心居民較多,此潭窟位於六家之東方而得名。約於乾隆年間開發,鄭氏祖先原籍廣東饒平,來台後於竹北及芎林下山地區發展,並於芎林下山建立宗祠。 
本棟建築建於1912年,起初建立一堂二橫之住屋,所用材料及作工均講究,成為本地代表性的宅院,鄭家祖先經營碾米廠,為本地旺族。建築的形式屬為屬「一堂四橫屋」之傳統客家三合院,整體配置為長方形,前有禾埕,後有果園,並有水圳圍繞,左右兩邊則為鄭家之菜園。堂屋有圍牆區分內外,天井為水泥鋪面,立面以斗子砌牆為主,作工精緻。2010年登錄為新竹縣定古蹟。
材料以石條及卵石基礎、泥磚及斗砌牆、木桁及傳統瓦面屋頂,而院門柱構造頗具特色。
鄭姓家族的堂號為「滎陽堂」,老家則是以家廟的一副對聯,取名「通德堂」,具有後代子孫功成名就的寓意。
 右護龍
 左護龍
院牆牆基葫蘆型排水口亦可見匠人巧心,為少見之特例
旁邊有種植一棵蓮霧樹
 結石纍纍的蓮霧
水池
地址:新竹縣竹北市東興路一段693巷31號
下山村鄭氏宗祠
鄭氏宗祠籌建於1909年;興建於1910-1911年之間,全部完工於1917年。為一棟廟宇住宅結合之複合式客家建築,石切地基,雕龍畫棟,匾額對聯,燕尾翹脊,山牆馬背,鳥踏,竹節窗等規模形式與華麗程度,芎林首屈一指。
 從遠方拍攝鄭氏宗祠
從山坡上往下拍攝鄭氏宗祠 
地址:新竹縣芎林鄉下山村下山36號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0-010A:慢城南庄系列(I)-南富村(063)

2016-032:嘉義縣朴子市-朴子老街區巡禮、第一零售市場、樸仔腳夜市、宏賓旅社、牛挑灣社區、德興社區(239)

2020-010B:慢城南庄系列(II)-員林村(063)

2020-018C:日月潭新山味邵族風味餐廳

2020-029B:高雄市楠梓區(II)-右昌楊家古厝、林家古厝、元帥府、援中港溼地公園(171)

2019-010:嘉義縣義竹鄉古蹟巡禮(240)

2020-047B:高雄市大寮區(II)-潮寮吳家古厝、山仔頂陳家古厝、共益磚窯廠遺址

2019-029A:彰化縣和美鎮雅溝社區造訪

2020-023A:漫城南庄系列(III)-走訪南庄東村、南江村老街(063)

2015-045A:台中市南區(I)一林氏宗廟(林祖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