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0C:台南市新化區-大目降文化園區(123)

新化區由來:
新化舊稱TAVOCAN,意思是山林之地,原本是西拉雅族大目降社聚居之地,後來日治時期台南州新化郡成立,以大目降為郡役所所在地,遂更名為新化。
自台南公園搭乘綠幹線至新化,下圖為興南客運新化站
御真影奉安殿
位於新化國中內的「奉安殿」,創建於193110月,其旁的「講堂小舞臺」,則建於193412月。奉安殿內供奉的是日本天皇、皇后的「御真影」(即當時昭和天皇的肖像),以及「教育勅語」捲軸,全名為「教育に関する勅語」,為1890年所發布,以儒教的家族主義為基礎,強調「忠君愛國」、「忠孝一致」乃教育之基本,天皇不僅是政治上的主權者,也是國民道德、思想的中心。
原校舍講堂裡的小舞臺,與奉安殿一起指定為歷史建築
地點:台南市新化區民生路旁(新化演藝廳旁)
原新化郡公會堂
此為日據時期的集會場所,於1936年竣工,迄今有84年歷史。戰後新化公會堂歸屬新化街役場(公所)之財產與管轄,為地方集會的重心,舉凡重大會議、藝文活動、喜慶宴席皆在此舉行。1960年代國民黨租用並改稱「新化民眾工作站」。
後經台南市政府於2008年登錄為歷史建築,於20189月修復完成,現在做為青少年圖書館,為本市第一座結合歷史空間的圖書館
建物側面特寫
屬鋼筋混凝土加強磚造壁體、鋼木混合桁架、山型瓦頂、長葉花籃柱頭與舞台幾何飾帶泥塑等元素組構
公會堂外側走廊特寫
公會堂內在整修時新增一座可移動式伸展台,可從伸展台上俯瞰整座圖書館內部,更可觀賞天花板鋼木混合衍架結構
內部空間寬敞、挑高,內部舒適如走進咖啡館。公會堂使用原木桌,搭配修復完畢的木門木窗,塑造典雅的閱讀空間。

這裡為漫畫藏書
地址:台南市新化區中山路134號
沿途經過一棟年久失修的日式木造房舍

新化街役場
為新化鎮公所的前身,為彰化以南僅存的皆一場建築,曾在全台歷史建築百景票選中,榮獲第四名。日據時期新化鎮稱為「大目降里」,1920年改稱「新化街」,第一代的街役場在信義路護安宮附近,由梁道醫生連任一至四屆街長,1934年捐助興建本棟建物,並獲日皇派建築專家前來監造。
建築仿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戲院的建築形式,空間配置一線展開,以柱樑與圓拱區隔出層次,巧妙融合了西方建築樣式與本土建築的意趣。主結構為鋼筋混凝土,屋身表面建材以洗石子為主,搭配窯燒十三溝面磚。正立面山牆為階梯狀造型,強調水平線條,尤其圓弧形入口門廊的設計更突破一般日據時期公共建築物之作法,使得本建築物更具有保存價值。2002年11月18日公告為歷史建築。
目前內部空間做為餐廳的用途


二十年前,該建築一度因要在該地興建地下停車場而面臨拆除問題,最後決定在施工期間將,進行名為「乾坤大挪移」的街役場搬遷工程,之後再改以重機具拖行,新化街役場暫時移311公尺遠至附近的青果市場停車場安置,完工後才搬回原址,當年繩子展示在街役場裡面
地址:台南市新化區中正路500號
街役場隔壁的楊逵文學館
街役場周圍的三合院老宅





新化觀音亭
觀音亭原稱「大穆降二嶺街觀音亭」,主祀觀世音菩薩,開基建廟於1735年。1862年因地震全部倒塌,1868年重建。1936年日本政府封禁寺廟,觀音亭被拆除為行宮,光復後乃於現址重建,1978年再度重建,成為今日之廟貌。
廟內有一座1815年所鑄造之石香爐,頗具歷史。另在建築上廟前的守護神獸,左獅右象,以及前簷的夯番扛廟角,均具有特殊意義。
廟前的守護神獸,左獅右象



正殿神龕  
主祀觀世音菩薩
配祀註生娘娘
配祀大聖爺







地址:台南市新化區中山路292號
新化老街
早期新化交通位置非常重要,因為是進入台南山線地區的主要的中繼站,當時的商賈雲集與繁華,加上日人、漢人與平埔族群間的來往。也因此興建了大批洋樓、街屋,形成繁榮的商店街,交易極為熱絡。當時的屋主多是財力雄厚的生意人,有能力以石材搭配木材建設豪華洋樓。原本包括了中正路、中山路兩條老街,但中山路老街屋已在1995年的道路拓寬工程中被拆除,僅餘中正路上的老街屋。

東側街屋為二層樓高的現代主義式街屋,立面多切割為三開間並有幾何形狀的鑄鐵欄杆做裝飾,此外均設有陽臺。西側街屋的特色為磚造騎樓柱、木格柵樓板與巴洛克風格的女兒牆,立面多採洗石子工法並做有盾牌飾與花草飾等裝飾圖案。兩相比較之下,東側街屋立面的裝飾較西側街屋簡潔。
山牆上繁複的雕花非常漂亮,一整排看去個個都富麗堂皇。當你看過去,每戶山牆雕刻不盡相同,甚至有的山牆上的雕刻會一些代表店家或住家的標誌或姓氏,以訴說的當初那家店的故事或期望,也兼具了古典、堅實與壯麗。
日據時期的市區改正計畫,將今中正路從6公尺拓寬為12公尺,並將原本土埆厝街屋改為磚造或鋼筋混凝土造騎樓街屋,民眾紛紛改建成巴洛克風格的建築風格,並且採用繁複的泥塑裝飾圖案與線腳於街屋立面牌樓之上。每棟仿巴洛克式的立面建築,講究的花紋與雕飾,都是來過新化老街的人最主要的印象之一
昔日非常多的商家聚集在此,主要扮演居民、旅客生活用品補給所需之地,也是重要的交通樞紐,今日也是如此,但是增加了觀光了用途,假日遊客絡繹不絕,遊客來這裡吃小吃、欣賞古蹟之美、打卡的地點。
其實住在老街營業的老闆可能非當地人,他們可能以承租街屋之方式,取得老屋的經營權後,進行街屋文物保存及故事調查工作,並透過策展來彰顯老街文化內涵。
最右邊那一棟街屋山牆上方矗立著一隻準備要飛翔的老鷹,
昔日的米店、小醫院,滿足周遭居民的生活需求,其中自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至今近150年歷史的「晉發米穀商店」,是老街裡最具代表性的老店家,牌樓上還寫有他們的姓「楊」。


左邊的街屋為昔日的商行,現在為古早味蛋糕店「吉野村」,右邊的街屋比較樸素,不過是兩連棟街屋可推測應為同一戶人家
看對街為昔日的內科診所與西藥房

較可惜的是,街屋原本的建築形式,有些被店家招牌給擋住了,原本建築的風貌可能看不到了


隱身在老街的巷子,這條巷子被當地人稱為「漢學仔巷」
王則修秀才在清水寺旁設「三槐堂漢學」。學生北從清水、南從屏東絡繹遠來求學,本地人從護安街、中正路、大同街及和平街走來此巷來上課,此巷便稱為「漢學仔巷」。
秀才身後兩年,張榮生生於「漢學仔巷」前段,23年後許正平生於王厝後,漢學仔巷,北延伸至民權路、新化文學薪傳,孕育出兩位大學校長:周昌弘王本榮先生。
新化公有零售市場
位於老街的尾端,市場的歷史可追溯至日據時期,原為竹木搭蓋遮風避雨之簡陋建築,以供農民販售自產之地方特色大宗農作物為主(如麻竹筍等)1969年市場因發生火災,原有房舍付之一炬,災後原新化鎮公所全力籌措經費計畫著手重建,於1971年開始動工興建,1973年恢復營業。火災發生過後,零售攤戶即利用市場附近空地及信義街營業零星分散營業,而山產及青果業則移到新化牛市場營業。並將牛市場改名成為「新化山產市場」,即現在新化果菜市場的前身。

新化蘇家古厝
隱身於新化菜市場巷子的一間百年古厝,宗祠壁畫上落款年代「壬寅年」可知宗祠肇建於清道光22年,約興建於1842年,格局為二進式多護龍合院格局,前後落左右兩側的屋架均使用南部特有傳統的「璧鎖」強化加固桁木與壁體的構件。古厝樑柱使用上等福杉、紅磚屋瓦、雕梁畫棟。蘇家人當年在地方曾經營餅舖、布行、糖業等經商活動。
兩側均放置植栽美化古厝周遭環境
前落一進為門廳,門額上書「瑞氣盈門」,還有格扇門,前後一進為門廳,門額上書「瑞氣盈門」大門採取傳統的三關六開門形式,直格心窗飾,頂板有奇特木雕,屋架為穿斗式木構,柱頭斗座加柱花雕飾,而一,二之進之內外埕,均保留傳統丁字砌磚地平。

裡面為穿斗式屋架的結構
門廳左右板壁上並掛有多幅書畫作品,使得古厝增添不少藝文的氣息

第二進為正廳,步口通廊桁架上瓜筒與員光木作採淺雕花鳥漆飾,左右窗楣上有書卷泥彩繪,簷下水車堵上彩繪色樣古樸,古厝樑柱都使用中國大陸上等福杉,紅磚屋瓦,雕樑畫棟,可見蘇家當時家世顯赫。
門楣上書寫著斗大的「鴻禧」金字
大廳奉祭觀世音菩薩及蘇家子孫牌位
屋主旁邊放置園藝植栽,讓古厝與花草融合在一起,看得出屋主非常閒情逸致
蘇家古厝周遭還有幾棟百年以上的古厝,與最外面現代化樓房,形成強烈對比
走在巷弄中看這些古色古香的民宅,與外面的新化街區簡直是兩個世界,外面已經邁向現代化,而這裡仍停留在百年前的時空。
地址:台南市新化區中正路341巷31號、33號
大目降廣場旁邊民宅的彩繪牆,呈現出新化地區的文化景觀



新化武德殿
日據時期「大日本武德會」於1906年正式成立台灣支部後,有組織的推動各地演武場的興建,武道訓練及運動逐漸隨各地武德殿建築開始蓬勃發展。這類公家興建體育設施常見於警政、獄政及校園系統中。第一代的新化武德殿落成於1924年,原名為「瘧疾防遏事務所併演武場」,坐落於新化郡役所後方,為警察柔道與劍道訓練場地。後於1936年擴建為第二代新化武德殿,屬於「武德會台南支部新化支所之演武場」。200665日公告登錄為歷史建築,2011年完成修復啟用。建築本身主要使用檜木為建材,設計有三層的屋簷,為木搭磚牆式的結構。
修復完成後因室內寬闊的空間成為許多展覽的首選場地,除了藝術品的展覽之外,如故鄉文化講座或是音樂會也都在此舉辦,除了各項展覽講座,還有劍道教學也會在這裡舉辦,武德殿前方的大廣場也成為當地居民舉辦戶外活動時的重要場地
武德殿裡面特有的「彈簧木地板」,將4支舊彈簧作為展示,其餘仿作彈簧進行修復,是全台唯一尚存彈簧地板的武德殿,為武德殿最大的特色,目前做為導覽解說與展示用;此外,原做為維修屋頂用的「貓道」,加上玻璃後,設計成時間廊道也是值得一訪的特點。

地址:台南市新化區和平街53號
後方這一棟日式房舍,為當時新化武德殿之附屬宿舍群之一,屬於丁種二戶建官舍,推估約為1941年以前興建。在2012年進行整修時採原樣修復,西側棟採仿東側棟外型修建,而圍牆為部分保留,其餘降低高度或將拆除,以連結園區綠地空間。
不遠處為和平街2號古厝
此處磚造基座及上部牆面二披水屋面殘跡,為1936年第二代新化武德殿本體銜接其附屬空間(ex.澡堂、浴室等)之廊道遺跡;目前立於舊時廊道路徑上的涼亭,其斷面形狀係依照殘跡輪廓設置,除了呈現過去廊道樣貌,也提供休憩乘涼的功能。
武德殿旁的百年大榕樹
對向街道保留二戰期間興建的防空洞,是日據時期新化郡役所附屬的建物,占地約三坪、二米深,兩端開口,屋頂呈半弧形覆蓋,有八十年以上歷史。原本在2015年初欲拆除防空洞,拆除一半時,及時被文史工作者發現,認為與當地居民生活已有情感,而停止怪手拆除。
此為新化區公所請來泥塑家創作「蟋蟀」公共藝術,同時將防空洞周為鋪上草皮進行綠美化
園區有全台首座大黑天神神社暨祈願亭

神社簡介、真言宗密教介紹
新化郡役所宿舍
為郡役所職員及警察的宿舍,屋內格局簡單樸素,採木造結構,興建年代約在1920~1945年之間,總共十棟日式房舍,台南市政府在2013~2014年陸續進行修復工程。
和平街1、3、5、7號房舍
外面有一隻大龍貓公仔,供遊客拍照,還有一些特色商家,有興趣的遊客可以進去一探究竟喔



往前走到路口,可見到和平街33號這一棟古厝,為私人住宅,不能進入
和平街27、29號連棟宿舍為大目降故事館
故事館成立宗旨在於蒐集社區對於大目降故事館的運作與發展想像,據此形成故事館的經營理念,期待它成為在地共享的社區據點。

19、21、23、23號連棟房舍
19號為甜食販壳、23號為真心食府



信義路街屋
這棟洗石子外觀與風格,應為戰後初期的街屋
保留了當年日據後期街屋的樣貌,二樓的窗戶、欄杆柱都具有可看性
新化天壇護安宮
昔稱「王公廟」或「王公廳」,創立於1826年,主祀護國尊王 (東晉時宰相謝安),配祀三官大帝、關聖帝君、文昌帝君,玉皇上帝、張府天師、關聖帝君、文昌帝君、大爺(盧德)、二爺(韓清)、五府千歲、中壇元帥、福德正神。

沿著護安街走回興南客運新化站搭乘綠17公車至永康大灣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0-010A:慢城南庄系列(I)-南富村(063)

2016-032:嘉義縣朴子市-朴子老街區巡禮、第一零售市場、樸仔腳夜市、宏賓旅社、牛挑灣社區、德興社區(239)

2020-010B:慢城南庄系列(II)-員林村(063)

2020-018C:日月潭新山味邵族風味餐廳

2020-029B:高雄市楠梓區(II)-右昌楊家古厝、林家古厝、元帥府、援中港溼地公園(171)

2019-010:嘉義縣義竹鄉古蹟巡禮(240)

2020-047B:高雄市大寮區(II)-潮寮吳家古厝、山仔頂陳家古厝、共益磚窯廠遺址

2019-029A:彰化縣和美鎮雅溝社區造訪

2020-023A:漫城南庄系列(III)-走訪南庄東村、南江村老街(063)

2015-045A:台中市南區(I)一林氏宗廟(林祖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