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A:台南市中西區(I)-台南女中紅樓、中正路老街、二口府街、總趕宮街、水流觀音街

原臺南高等女學校本館
台灣的正式女子中等教育以台北的總督府高等女學校最早,台南高等女學校則次之,19175月以總督府高等女學校分校之名義創立。該校最初以兩廣會館做臨時校舍,並由當時國語學校之教授志保田銓吉擔任教務工作。不久之後遷校到現址新建校舍,學校也獨立成總督府台南高等女學校,志保田氏則出任第一任校長。同年十月,新校舍陸續完成,並舉行開校典禮。1922年新台灣教育令公佈之後改為臺南州立第一高等女學校。
二戰後,學校改為「省立臺南第一女子中學」,創立於1921年之臺南州立第二高等女學校之學生亦一起併入該校。1947年學校改名為「省立臺南女子中學」。1970年再次改為「臺灣省立臺南女子高級中學」。2000年改為「國立臺南女子高級中學」。
該建築坐南朝北,平面成一字型,全棟建築可以分為基座、屋身及屋頂。基座為洗石子,開有氣孔以利防潮,屋身為紅磚,中間突出,為現代主義初期過渡期建築,屋頂則為四坡式灰瓦。
其主入口位於北邊並設有門廊,而門廊的一樓屋簷有飾帶環繞,於四面都有拱圈,其中除了南面的拱圈外,另外三個圓拱都有兩根托次坎柱式的矮柱支撐。矮柱的柱頭只有蛋鏢飾和四個裝飾性小托架,柱身則無凹槽。而在門廊上面設有陽臺,再上面則是中央立面的圓山牆。

正面為雅緻的圓山牆,寫著「自強樓」字樣


紅樓廊道特寫
中央主體的一樓兩側正面各有5個連續的圓拱門構成的對稱形式,二樓兩側則各為三個平拱窗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大埔街97
南門路歷史街屋
這棟是最具特色的民間建築,應為昭和年間所建,早期牆面為洗石子原色,近年來油漆成藍色成為如今我們看到的外牆顏色,山牆簡化的巴洛克風格,轉角處有圓形與八角形的窗戶。牆上也有出現一些幾何紋路雕飾,而看到正面2~3樓仍保有建造初期木造窗櫺的原始風貌。而騎樓下的柱子為八角柱與矩形柱。
地點:台南市中西區南門街/南寧街口
八吉境道關帝廳
歷史可追溯至清康熙年間,原建於台灣巡道署左畔(今永福國小附近),為台灣巡道署官吏祭拜關帝而建造之廟宇,以區別明鄭時期所建的祀典武廟,故亦稱「道署關帝廳」。清領時期最初所建的關帝廟為「後甲關帝廳」,後來因其路途遙遠,便建了八吉境關帝廳。百年來歷經拆遷和改建,直到1929年因市區改正而遷至現址,並合祀講古腳觀音閣觀世音菩薩、八吉境東轅門土地公廟福德正神。

現外貌修建為RC結構之北方樣式,修建前之外貌已不可考,但現貌「一拜亭,一正殿」格局仍保持傳統廟宇最簡單之型式,又其設計工法建材見證當時之營建水準,具建築史之意義。

外面的拜亭由紅色的四根樑柱構成,上面還有書法家朱玖瑩的對聯,頌揚文衡聖帝(關公)的武德,金色端正的楷體書法字,很符合關公給人「浩然正氣」的印象。
在屋簷下方的樑枋彩繪,有別於正殿神龕內充滿教化意義的壁畫,這些在樑枋上的彩繪,畫面更為生動、題材也更貼近民眾的生活(ex.收七怪、七夕牛郎會織女、嫦娥奔月)等彩繪作品
屋架樑枋間彩繪裝飾在外面隨處可見,都是值得一看的廟宇彩繪作品


神房供奉一尊泥塑鎮殿文衡聖帝神像,身穿文武甲;正廳懸掛乾隆四十四年(1779)督學臺澎兵備道三原張棟所獻的「浩浩其天」匾額,為廟裡最古老的匾額。
龍邊神龕奉祀觀音佛祖
虎邊神龕奉祀福德正神
關帝廳一旁還有王甫將軍及趙累將軍,王甫將軍為關羽部屬,隨軍司馬。牆堵是潘春源先生的書法題字
趙累將軍為關羽軍前都督,糧料官。右側牆堵是由潘春源之子潘麗水所彩繪,牆堵中的人物採用泥塑表現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友愛街40巷11號
二府口街(府前路一段304巷)
福安宮街與二府口街現同為府前路一段304巷的一部分,其中福安宮街只指廟前的一小段,而往北的部分則因為過去有「二府衙」(臺灣海防廳)而稱二府口街




蕭氏節孝坊
創建於1800年,表彰太學生沈耀汶的妻子蕭娘娘。蕭氏21歲出嫁,27歲亡夫守節,獨自將兩名兒子拉把長大,勤於祀奉公婆終身未改嫁,為鄰里稱道。

象徵清領時期表彰婦女節孝之社會價值觀,為單間二柱式牌坊,本體以榫卯搭接、仿木構造為裝飾,為形制最小的石造牌坊,高5.3公尺,寬2.6公尺,為台南七座節孝坊中唯一保存者。


二府口福安宮
該廟的沿革碑亦認為該廟是道光元年創建,而且是沈葆楨將神明恭請來台供官兵參拜,主祀李府千歲,該廟歷經多次整修,最近一次整修是在2010年落成
正廳主祀李府千歲及夫人
神龕前面有一清嘉慶丁丑22年(西元1817年)的代天府香爐
左右陪祀有註生娘娘、福德正神
廟內留存咸豐五年(1855)台防同知洪毓琛獻「福海安瀾」匾額,此外,兩側還有少見的石雕板杯爺,神韻活靈甚為少見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府前路一段304巷3號
中正路老街屋
台南市在日據時期為南部地區的第一大城市,其中最具重要性的一條街道,即為末廣町通,
為日人主要的活動商圈,是當時臺南最繁華的區域,因而有「台南銀座」之稱。「末廣町通」也稱為「銀座通」,即現在的中正路。
隨著台南市經過市區改正與臺南運河的開通後,「大正町通」(今中山路)、「末廣町通」(今中正路)等地日益重要。而1927年時末廣町一帶成立了一個「店鋪住宅速成會」,由有志於此經營店家者所組成,該會並決定要在末廣町興建連續的商店住宅。
這條為當時南市第一條經過整體規劃的商業大道,路上櫛次鱗比的街屋,見證昔日的商場榮景






日本勸業銀行台南支店舊址(中正路28號)
為日人來台設立的銀行,1903年發布日本勸業銀行土地貸款之律令後,勸業銀行遂於隔年委託台灣銀行代理其業務。台北、台南先後於1922年與1928年核准設立分行,而台南分行最初是設在站前圓環國賓大樓現址,直到1937年,新的支店行舍在現址(即林百貨斜對面)落成啟用是由勸業銀行營繕課自行設計,東京清水組(清水營造)施工建造,現作為台灣土地銀行台南分行。1998年6月26日由台南市政府公告為市定古蹟。
建築騎樓為埃及神廟般的柱廊形式,柱子是仿多立克柱式,南向有8根柱子,兩端則有厚重壁體,上頭開有尖拱窗以減少其封閉和單調感。西向牆面上方開有尖拱窗,下方則是平拱窗。至於轉角的兩根有水平環飾的柱子則緊貼著兩旁的厚重壁體。此外,柱子之上有平山牆,兼具女兒牆的功能,而在其簷口線則有菊花和萬字飾的裝飾,柱頭的上方裝飾日本福神的臉。該建築與與勸業銀行的台北支店相似,可說是姐妹作。

巧遇台南雙層巴士經過這裡
林百貨
俗稱「五層樓仔」,建於1932年,為台灣第二間、以及南臺灣第一間百貨公司,也是臺灣唯一設有神社的百貨公司,也是南台灣規模最大的百貨公司。在1998年被列入台南市定古蹟。
建築為「折衷樣式」鋼筋混擬土建築,建築立面貼溝面磚,最上層女兒牆以位於轉角的中央處最高,牆線以階梯狀順序滑落連接兩翼。而在中央部分與兩翼相接處,2F~5F為圓孔窗,6F有方孔窗,兩翼則設大面窗及雨庇、陽台。
內部空間及設備亦十分現代化,有當時南台灣首部電梯,以及手搖式鐵捲門、燈具、避雷針、抽水馬桶等先進設備。
位於中正路上,此為台灣首座慰安婦雕像,並訴說整個事件經過
最右邊這一棟巴洛克式建築,約建於1928年,前身為五福商店,建築立面尚可見花草圖騰的「福」字商號,精美華麗,見證當時泥水匠藝之美,也是台南文資清查列冊名單之一,未來復興活化,將成為台南老屋保留重要指標。



到西門路岔路口後繼續往西門路以西走去,也是很多連棟歷史街屋

位於府前路岔路口的圓環的連棟街屋
總趕宮街(中正路131巷)



總趕宮
創建於1661年,鄭成功來台以後,原稱「聖公宮」,主祀聖公爺,姓倪,軼其名,生畏海邊,熟悉港道,為海泊總管,歿而成神,故尊稱「倪總管公」;至清乾隆年間改稱「總管宮」,道光年間訛稱「總趕宮」。倪總管公職司海泊,原為漳泉舟人所祀,傳至台灣,成為台江濱海船舶的守護神,廟前石柱楹聯可以為證。廟藏道光年間的重興捐題碑記與清代名宦楊廷理事長生祿位,皆是珍貴文物。



門神和正殿牆上的彩繪為名師陳壽彝之作
龍、虎浮雕壁畫

正殿中央為倪聖公神像,而供奉於正殿兩旁的神將為盧清韓德
供奉於正殿右側福德正神神龕內的楊廷理(右)與黃化鯉(左)的長生祿位牌。
楊廷理為清代台灣名宦,跨乾隆、嘉慶兩朝,三度渡海來台,曾任同知、知府與道臺等職(1786-1812);以軍功聞名,誘因開發一瀾、設治一方,更得青史美名。楊氏遺留府城之史蹟文物以此長生祿位,得見其深受士民愛戴。
供奉於正殿左側註生娘娘
兩旁的壁畫為陳壽彝1966年所繪,還有特別的是,慶成所黏貼的「北方」剪刀尺鏡符,廟中的鏡符一般為五張,底色以五行色區別,依「東南西北中」分成「青紅白黑黃」五色。


重興總趕宮碑記
右側廂房為佛祖廳,主祀觀世音菩薩
右側廂房這五幅圖畫,主題為孫文在普陀山見到觀世音菩薩顯靈。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31巷13號
五瘟宮
原址為清代總鎮署(也就是先前聯勤兵配廠)的北側,日據時期因為日軍要在該地點紮營駐軍,因而拆除五瘟宮,好在先民以一擔水換一尊神明的方式,將五瘟宮的五瘟大帝救出,並安奉在總趕宮旁的民宅,後來經民眾集資後才改建為廟。
三川門的雕飾
拜殿所供奉的土塑五瘟神像,卻是全省罕見,歷史頗為悠久,五瘟神分別為
腳踏五毒的柳大瘟大帝,黃面,右持拂塵,左托淨缽,腳踏蟾蜍
朱二瘟大帝,黑面,手捧葫蘆,腳踏毒蛇
何三瘟大帝,青面,手持毒珠,腳踏壁虎(蜥蜴)
薛四瘟大帝,紅面,手捧葫蘆,腳踏蜘蛛
吳五瘟大帝,白面,手持毒珠,腳踏蜈蚣,
係百姓祈求療治百病的神明,每年農曆五月五日為五毒神聖誕。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31巷8號
六合境清水寺
歷史可追溯至清康熙年間,原祭祀清水祖師,寺前圍溝仔底,某次大雨後,漂流一塊柴木,里人拾取雕刻觀世音金身供俸,稱「水流觀音」,並改主祀觀音佛祖,同祀清水祖師。昔日被譽為府城七寺八廟之一,為府城重要佛寺。
神龕主祀流水觀音,鎮坐中位佛光四射,配祀清水祖師
左側為福德正神
右側為註生娘娘
後殿祭祀觀世音菩薩
廟內留存光緒二年(1876)的「流水前身」古匾,主要的樑上都有很多繪畫故事,非常值得一看唷。

此為光緒十一年(1885)「大觀在上」的古匾
廟前有兩棵百年榕樹,由台南市政府列為珍貴自然資源
榕樹的旁邊還有一口古井,命名為「平安井」
此為百年幫浦水井,仍可使用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開山路三巷10號
水流觀音街
往清水寺旁邊的小路走去,會看到五顏六色的彩繪牆,旁邊的巷道為歷史街道,昔稱「清水寺街」,又俗稱「水流觀音街」,此巷道原為枋溪的河道,後來河道淤積而成為路面。日據時期雖納入市區改正範圍,但最終仍未受到道路開拓影響而改變原貌,仍保留清末到日據時期府城「依地形隨機而生」的特質。2013年進行景觀改造工程,將部分舊水道打開,並改造人行舖面以重現枋溪之意象
這四棟位於開山路3巷48~54號的連棟街屋,屋頂形式為雙坡屋頂,東西兩側規壁為磚砌牆,馬背形式為風馬歸。
建築物雖為日據時期興建,但二樓立面仍保有清末街屋建築「中為門、兩側為窗」的中軸建築思維分割,並有陽臺及木造欄杆,為台南珍貴的老屋建築形式。
雖然是百年老屋,但近年加入了文創元素,外觀有非常多裝飾,讓老屋可以重新活化。目前為文化工作站,也是社區才藝教室
地上還有詳細的說明歷史,昔日此地有河道經過
繼續往前走你會發現更多古味十足的老屋

走著走著來到府前路一段122巷,這一側也保有幾棟老屋,下面這一棟有兩個磚造的階梯,應為昔日傳統三合院,不過大門深鎖無法一探究竟。
牧水巷-老爺製作所(開山路3516號)
裡面是咖啡廳、茶飲店同時也提供精緻套餐,每一季老闆會換一次菜單。


餐廳外面的斑駁的磚牆
旁邊的巷弄
社區居民為活化及環保創意,因應環保議題,巷弄裝飾為廢棄的3C用品和文具及一些家事用品打造而成,並且動手彩繪巷弄牆壁,五顏六色的顏料、彩繪讓社區更加的生動活潑
另一側的彩繪牆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0-010A:慢城南庄系列(I)-南富村(063)

2016-032:嘉義縣朴子市-朴子老街區巡禮、第一零售市場、樸仔腳夜市、宏賓旅社、牛挑灣社區、德興社區(239)

2020-010B:慢城南庄系列(II)-員林村(063)

2020-018C:日月潭新山味邵族風味餐廳

2020-029B:高雄市楠梓區(II)-右昌楊家古厝、林家古厝、元帥府、援中港溼地公園(171)

2019-010:嘉義縣義竹鄉古蹟巡禮(240)

2020-047B:高雄市大寮區(II)-潮寮吳家古厝、山仔頂陳家古厝、共益磚窯廠遺址

2019-029A:彰化縣和美鎮雅溝社區造訪

2020-023A:漫城南庄系列(III)-走訪南庄東村、南江村老街(063)

2015-045A:台中市南區(I)一林氏宗廟(林祖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