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4A:台南市大內區(I)-內庄社區、石仔瀨社區(120)

話說大內區:

大內原為原住民族大武壠族的居住地,後為西拉雅族目加溜灣社的支社於大約 16 世紀中期沿曾文溪入侵此地,留下許多祭拜阿立祖的公廨。清康熙年間,福建漳州楊氏兄弟進入開墾,因為此地位於山地內側,漢人多稱之為「內庄」,意為「裡面的村莊」。另有一說是氏兄弟的老大名為內,故稱其所居之村莊為「內庄」。

1920年日本在此設置「大內庄」,歸台南州曾文郡管轄。戰後改設台南縣大內鄉,20101225日因台南市升格改稱大內區。

搭乘和欣客運至朝馬轉運站到麻豆轉運站

在麻豆轉運站搭乘橘幹線公車前往大內開始今日的行腳

內庄社區簡介:

此聚落的成庄時間應稍晚於石仔瀨,又位處較上游處,因此該地地名是相對於石仔瀨庄而言,位處教較「內」部的「庄」頭,故名「內庄」。「內庄」因庄大人多乃分成三個行政村,分別為大內、內將、內郭等三個村落。

大內區公所


大內街區景觀面

走在街道上可以發現好幾棟年代久遠的古厝,由於地緣的關係,所以受工業化影響程度較小,所以街屋大致上都保持的跟50-60年前差不多樣貌,所以走在街道上會有穿越時空的錯覺,在這一條寧靜的街道上可以見到一些早期建築的特色,一些房屋的外觀構造與工法都是現在少見的。





早期掛在門前的匾額到現在都還在也仍在營業繼續服務當地居民

利泉商號

百年藥房-義成堂

義成堂中藥房是大內鄉現存歷史最悠久的中藥房,創店歷史可以追溯自1910年由高正所建立,距今已有超過百年的歲月。自創立以來,目前傳承至第4代。以童叟無欺,濟世助人為念,遠近馳名,中藥房在白河大地震時,無大毀損。但在2016年美濃地震時卻不敵強震而轟然倒塌。當然最足令人惋惜不捨的是義成堂店主黃光燦甫於前一年年底辭世。但這座百年老店有幸並未從此走入歷史,在其大兒子煒章的全力支持還有他海內外兄弟和黃家許多子孫們凝聚情感與記憶的共識下,保存原有漢藥櫃、罐、臼、秤、研槽…並捐款原地重建,並將於去年初重新開張。並由第四代即黃光燦先生的二子黃志澈接手,為這百年老店再添新頁。



兩旁雕花窗與斑駁的黑色匾額,大門深鎖,看匾額內容應該是一間小廟宇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大內教會

1930年由陳金榜李元盛二位信徒,向善化教會傳教師趙屘先生商議,且有台南中會女宣道會、台南神學院幫忙下開設說教所,名曰「大內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說教所」,隸屬善化教會之支會,後來聘蕭朝金先生為首任傳教師。二戰後,民族路教會戴伯福先生於1948年起舉行為期一週之佈道大會,且將原「說教所」改稱為「佈道所」,又得陳彩華李步連傳道師駐任,聚會之處設於本鄉農會附屬房屋(無償借用),傳教者宿舍則由林永茂先生無償提供。1961許享受長老奉獻五公畝五平方公尺土地,做建堂用地(即今地),又得花翹博士鼎助,便在同年36日舉行獻堂典禮,並在第32屆中會稟請獲准升格堂會。


大內庄信用組合(今農會前身)

由日據時期大內庄長楊雲祥1923613日所創辦(設立許可),提供農民貸款及農業輔導;同年813日在位於懸壺醫院東側的原役場處開始執行業務。後因感於原庄役場空間狹隘,193674日遷建於今農會東側,該地是由楊庄長所屬宗族的楊長利祭祀公業所提供;今日從舊農會至麻油間,尚由農會向楊長利與楊利源祭祀公業承租。1965年7月在舊農會西側另建一棟兩層樓建築,隔年3月竣工後,信用部移至該棟建築,即為今日農會,舊農會便做為大內鄉農會的供銷部(農特產直銷中心)使用。



二樓三開間窗戶外的四根短柱,有零星的裝飾襯托

鎖鏈裝飾的洗石子立面本有「大內信用購買販賣利用組合」等字樣,光復後由於「信用組合」改稱「農會」,故將這些字移除。大門兩側的圓柱底部有三層突出,有如柱子戴上戒指,可增加華麗感,這是後期文藝復興及巴洛克式建築所喜用的「立體柱式」。

在門口旁邊則有一個不起眼的小基座,原來這是大內庄信用組合的創辦人楊雲長的雕像基座,也是日據時期大內庄庄長,為了感念他的貢獻,故當時在信用組合門前西側立有一石製壽像,底部為一下小上大、高約140公分的花崗岩基座,上方為49公分見方、下方為106公分見方。

側面則寫著「昭和十五年十一月十日大內信用組合員一同建立,由大內信用組合全體組員所立的。此面左下角並註明這壽像是「台南市錦町??復興石工場彫製」的。北面字跡已遭塗抹,只依稀可看見「皇紀」等字,大概是標示日本從神武天皇算起的紀年。背面(北面)則刻有當初為組合長楊雲祥立壽像的緣由。二戰後,大內的派系鬥爭中,被楊雲祥的反對派利用颱風夜時被摧毀,現在該石像已下落不明,儘管如此仍能看到正面寫著「組合長楊雲祥氏之壽像」。

農會後方的停車場


背面是木構造建築,外建於信用組合的後面,尤其是木造圓窗看起來非常顯眼。

木窗拉門還有將基座架高,都是日式風格的呈現


楊家古厝(楊長利公厝)

家古厝今為「楊長利」派下的宗祠,也是該宗族祭祀公業的名號,清朝時曾做為「私塾」之用,故鄉民通常以「私堂內」稱之。該古厝為其開台祖楊正的四子光謨所建,設計督建則由三子光遠負責。楊光謨,外號公冶長,1761年考取臺灣府學歲貢生,即一般俗謂的「明經進士」,曾任永安學訓導。後來利用曾文溪航運經營平地與山區的物產交易而致富,遂於1790年左右出資興建這棟「三落百二門」的燕尾大厝。

由於楊光謨當官,因此所建豪宅才可翹屋脊(燕尾),屋前兩側並各立有一座旗杆夾,另外在其門楣上還掛有一方寫著「明經」兩大字的匾額,今已不存,這三樣東西是楊光謨考取功名的最佳證明。當時楊家古厝共有三進,即前後有三棟正身,不過目前僅存第一進。「百二門」是形容其規模浩大,從僅存的樣貌亦不難看出其所用建材相當多樣,有石材、木材及磚頭等。當時建材皆由廈門船運來台,早年曾文溪比現今寬好幾倍,由大陸來台的船隻可以直通到玉井,而石仔瀨一帶也有港口可停靠船隻,由大陸載運過來的建材,從石仔瀨上岸再用牛車載運過來。

古厝內的木構件、細木作精美細緻

屋前兩側並立有一對旗杆夾,上方及基座有精美的石雕,這座旗桿座也反映大內楊家過去的繁華與聚落形成脈絡。


不遠處可見到「楊協發公厝」(位於內庄121)

楊賜」四兄弟於雍正年間入墾內庄而發跡,後因人丁日繁,於1894年興建二進多護龍宅邸,即目前的楊協發祭祀公業的「公廳」,大門為洗石子材質。

第一進為凹壽門面的門廳,第二進則為正廳,左右內護龍倒塌後未再整建,使內埕感覺格外寬敞。內部窗戶則改為格子窗,保留古樸的托木雕飾彩繪,整體外觀美輪美奐,可惜目前為私宅不能進去一探究竟,只能在門外欣賞囉。


楊雲祥故居(洋樓)

位於楊家古厝後方(西北方)有一座二層樓式的高院大宅,為楊長利派下第七代後裔楊雲祥所建,是大內唯一的洋樓。

楊雲祥1886~19651912年曾任職玉井製糖會社,1921年奉派擔任大內庄首任庄長。為興辦學校,將私產捐出蓋校,目前大內國小校地,就是他捐出來的,並且創辦大內信用組合(農會前身)提供農民貸款及農業輔導。

二戰後,又擔任縣議員,以75歲高齡仍投入縣議員選舉,還受到時任總統蔣公召見。這間洋樓建於1964年,楊雲祥住到隔年就離世了,享壽80歲。

其懸壺醫院的創立者楊玉女1910~2002)即為楊雲祥的女兒,在地方上的醫療衛生的品質改善貢獻甚鉅,終其一生服務鄉民


門樓左側壁堵上,刻有楊雲祥感念胞兄栽培之恩的「憶念胞兄大義高恩」一篇文

門樓右側壁堵上,刻有楊雲祥勸勉其後代子孫的家訓「勸勉後輩遵循善德」一篇文

正身一樓的建築風格屬於西式,運用大量的弧拱形成廊柱,二樓則為木造建築。伸身為傳統中國閩南式建築,屋頂原本鋪的是閩南式紅瓦,翻修時改成日本式的琉璃烏瓦,可以說是一幢東西合璧的獨特宅第。正身為二層樓,可能是原有三合院加高的建築。

一樓的建築風格屬於西式,運用大量的弧拱形成廊柱裙堵以類八角磚拼貼,其餘均相當簡潔,而二樓部分可以看到中式的六扇木門,可惜大門深鎖只能夠從圍牆邊照進去一探究竟了。

大內地區的醫院-懸壺醫院(內庄48號)

楊玉女1910-2002)是台灣早期的女性公醫,是鄉內第一位受正式醫學教育的醫師,懸壺醫院也是全鄉第一家。當時山區醫療資源貧乏,她一個年輕女子包辦所有科別,除了大內,山上、新化等附近鄉鎮居民,也都前來就醫,醫術十分受到患者肯定。楊玉女當年執業時外出看診的手提包、醫療器材、診療椅,甚至當年所用的藥罐都還保存完整。院內一樓為看診處,目前候診室、治療室、診察間均維持良好。

早年,偏僻的大內醫學常識不足、衛生環境差,新生兒存活率只有30%,亟需一位合格的助產士。楊玉女不僅是當時本縣唯一的女公醫,也是台灣的第一位女公醫;她把一生的青春歲月,都奉獻給大內。就在楊女士第二次赴日時,認識了助產士—三橋蓮。在多方力邀下,1934年讓當時20歲的三橋蓮來到了大內鄉,和楊玉女開設懸壺醫院,大幅提升新生兒存活率至百分百。

楊玉女與楊金蓮把她們一生的青春歲月都奉獻給大內,受到鄉民的敬重,分別以「玉里先生」和「蓮先生」敬稱之。


懸壺醫院建築背面特寫

內庄251號,逛的時候路過看到這棟不知名的日式房舍,網路上沒有太多的資訊,因此就等待日後補上囉




內庄64號古宅


內庄67號古宅



大內公學校神社

位於大內國小後山的校內神社,建成於1938211日。整個神社共可分為三層,第一層是位於現今操場的「參拜道」,第二層是石燈所在的「拜殿」,最上面的一層則是供奉神祇的神龕所在之「本殿」。神龕內所供奉的神祇,一般都是以天照大神為主,不過此神社極有可能崇祀的是,傳說在善化茄拔遭襲擊身亡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目前神龕雖早已不存,但其基本格局仍保持原貌。


石仔瀨社區介紹

此地是由北進入大內鄉的門戶,臨曾文溪,「瀨」即為淺溪之意,因曾文溪至此由丘陵地進入平原,流速減緩開始堆積,使得溪底礫石散布,故稱「石仔瀨」。大內鄉戰後設村,「石仔瀨」因庄大人多乃分成三個行政村,村名與轄域由北到南分別為石湖村、石林村、石城村。

鴻禧書院

為三合院格局,由楊佛成所建,存在已有百年歷史了,楊家祖籍地為漳州府龍溪縣。由於圍牆門額上寫著「鴻禧」兩大字,又曾做為私塾使用,所以被稱為「鴻禧書院」。古厝和外牆曾受損於1964118日的白河大地震,便在當年重修,外門壁堵上有「甲辰陽月」有舊式當時所蓋完的落款。

外牆門額則沿用祖厝「鴻禧書院」正身門額所題的「四明」兩大字,涵意不是很清楚,或許隱含著「四季分明」的寓意吧,若依落款「壬子花月」可知建於1972年,為一棟特別的二樓建築。



鴻禧書院門樓內部為三合院格局

社區還有保留好幾棟三合院建築,是一個典型的鄉村聚落


這棟看似平凡的建築物,其實是當地三大戲院之一的「露天戲院」,當地在1950-1960年代有三間上演台語電影、歌仔戲和布袋戲為主的戲院,這間戲院約1950-1960年代營業,至1970年左右因電視逐漸普遍而歇業。現今所見的兩層樓建築,乃建於1964年白河大地震後,傳統平房則建於1934年。

旁邊好幾棟斷垣殘壁的古厝

石仔瀨彩繪村

這個彩繪村內有許多宮崎駿卡通「龍貓」的劇中場景,總是吸引無數的龍貓迷來這兒和大大的龍貓合照留念。大內龍貓公車站彩繪村一直是很熱門的打卡景點,這個彩繪村內會有許多宮崎駿卡通「龍貓」的劇中場景,總是吸引無數的龍貓迷來這兒和大大的龍貓合照留念。大內龍貓公車站彩繪村是由一對夫妻所創作,一開始只是希望孩子回家鄉時能夠個可以好好遊玩的所在,沒有想到夫妻倆畫著畫著,讓這裡搖身一變成為超人氣景點,除了卡通龍貓內的場景,大內龍貓公車站彩繪村內還有其它相當精緻美麗的牆壁彩繪,還有其他的卡通人物,是很多大人來這裡溜小孩的好地方,此外也有很多浪漫的畫風也吸引不少情侶檔慕名的來朝聖喔。

首先看到偉士牌機車彩繪

歐式露天咖啡座

石子瀨影像故事館,將社區裡的陳家古厝進行活化工程,裝飾、整理並經過彩繪裝飾後,變成遊客打卡的景點

農村隨處可見的盆栽娃娃

塗鴉

這兩幅都是魔法阿媽的卡通場景


跟著窗戶延伸出來的一幅畫

黛菲熊(Duffy)系列彩繪

鳥類在花園裡展翅高飛

Line的貼圖的人物大集合

接著就會看到一系列有關龍貓與他的好朋友彩繪了(龍貓公車站)

龍貓系列之奔跑女孩

星空襯托出的夜晚,是不是很浪漫呢?

彩繪牆旁邊有一輛龍貓巴士,設施似乎已經毀損才用封鎖線圍住不讓遊客靠近

這裡是龍貓迷不容錯過的打卡景點

小龍貓與小女孩都在龍貓的身邊,感覺很溫馨的畫面

下雨天龍貓還會為你撐傘,真貼心


這一幕正是小梅發現豆豆龍的電影場景。

這幅畫的草原畫得栩栩如生,有如身歷其境


這棟三合院一般由北面正身和東西廂房(護龍)所組成。由於房屋座落於三個方向,故名三合院。2016年由地主陳家後代提供三合院給石仔瀨社區發展協會經台南市都發局-台南築角計畫整修與營造,做為社區產業-酪梨文創及甜根子文創展售點。



公路上夕陽西下的場景

走道巷子裡面有市集服務參訪彩繪村的遊客

可愛的畫風讓人覺得心被融化了

以下這幾幅很有歐式的氛圍,進去裡面裝模作樣讓遊客身歷其境

森林裡面有很多小動物等著你進去發掘



這幅以油畫風格繪製大內在地風光的田野彩繪

這幅畫作廠場景就位於周遭的曾文溪畔、大內橋下的甜根子草,整個很有在地情懷

梵谷星空草原的油畫也是不容錯過的打卡景點

大內地區的光害低、晴夜指數高,所以有「星星的故鄉」之稱

這裡就是保安宮,主祀保生大帝,也是當地的信仰中心

插畫內容為知名的電影環遊世界128天相信民眾一定不陌生了

據說棒球明星陳金鋒也是大內人,所以位於保安宮旁的棒球場景就是為他所畫的!


有指標牌可以到冰原歷險記的彩繪牆

冰原歷險記

史努比系列

多啦A夢系列

豆豆先生大集合

米老鼠也出現了

這片藍藍的天空和潔白的海鷗,讓人聯想到希臘風景 

保存完整的一棟古厝不過周遭長了蠻多雜草

和瑞發、和豐碾米廠

約成立於1964年左右,是大內區公所前民政課課長郭其文胞弟郭其武所開設的,後來由長子郭滄淮繼承,經營至1980年代歇業。因當時大內已經很少人種稻米,大多轉作為果樹,到後來沒有稻榖可以碾米,只有賣一些米,到最後只好關門歇業。1994年碾米廠所在的一樓店面,由郭其武三子郭伯禎和太太開始經營麵店至今。

無獨有偶,在對面也有一間和豐碾米廠由石子瀨過溝仔人士楊宗連先生大約於1950年代成立,原位於大內國小溪邊,其旁邊有堂弟經營米粉工廠,後來自1965年遷至現址,門楣匾額為乙巳年(1965年)落款。

目前大內就剩下石仔瀨這兩間,還有內庄位於農會斜對面的「新益成米工廠」,共有三間有傳統木造的碾米機器了。

斜對面有一店家提供飲品、小吃,在這裡走累的遊客能夠休息一下

石子瀨天后宮

石子瀨的庄廟,主祀天上聖母,為楊姓先祖自大陸福建省泉州府龍溪縣南靖庄攜奉來台,初祀於庄北的「竹坑社」,由於神靈顯著,興醫濟眾,信徒為感神恩,乃建草庵安奉。迨至1877年總理楊聯鳳,並董事潘有義、副董事楊徐等倡首鳩資建廟,至1880年竣工,初稱「泰安宮」。1920年增建戲台,以利祭典演戲。

日據後期,日人施行皇民化,強行拆除廟宇,為保留廟宇乃由管理楊文明、陳番、郭御、楊鬧上等發起更名為「泰安禪寺」。戰後,發起修建兩旁護室,才將泰安禪寺改回「泰安宮」之名。1971年,再度改建後,並將廟名更為「天后宮」。目前天后宮改建當中,將神祇安置在他處。

除了主祀天上聖母外,也配祀福德正神、註生娘娘、輔順將軍、南斗星君、北斗星君、田都元帥等神祇。


重建當中的天后宮2020.09.07拍攝)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0-010A:慢城南庄系列(I)-南富村(063)

2016-032:嘉義縣朴子市-朴子老街區巡禮、第一零售市場、樸仔腳夜市、宏賓旅社、牛挑灣社區、德興社區(239)

2020-010B:慢城南庄系列(II)-員林村(063)

2020-018C:日月潭新山味邵族風味餐廳

2020-029B:高雄市楠梓區(II)-右昌楊家古厝、林家古厝、元帥府、援中港溼地公園(171)

2019-010:嘉義縣義竹鄉古蹟巡禮(240)

2020-047B:高雄市大寮區(II)-潮寮吳家古厝、山仔頂陳家古厝、共益磚窯廠遺址

2019-029A:彰化縣和美鎮雅溝社區造訪

2020-023A:漫城南庄系列(III)-走訪南庄東村、南江村老街(063)

2015-045A:台中市南區(I)一林氏宗廟(林祖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