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B:高雄市鹽埕區:高雄市歷史博物館、電影博物館、愛河景觀面(175)

高雄市役所(高雄市歷史博物館)

日據時期,高雄市役所所在地在今日鼓山區代天宮的位置,後來搬遷至現址。1938年建造,隔年完工落成。1945年高雄市役所則更名為高雄市政府,至19921月市政府搬遷至苓雅區。舊市府建築因歷史地位意義重大,特別規劃為「高雄市歷史博物館」於19981025日正式開館,成為台灣第一座由地方政府經營的歷史博物館。2004年由市府公告為市定古蹟。

建築外觀為中國帝冠式建築,整體採中央主塔塔配兩側對稱副塔的塔樓式造型,中軸線的設計表達莊嚴、隆重的氣氛。主塔位居四樓最高點,具有良好的瞭望功能,主塔與兩側副塔頂均位加上日本傳統的四角尖鑽頂與琉璃瓦大屋頂,飾以寶瓶式塔尖、梅花圖案的滴水及日本菊花圖騰飾帶;一樓設有門廊,廊頂為戶外平台,具有校閱與典禮司令台的功能。建築四周圍的面雕刻各種圖案紋飾,窗戶造型如八角窗、桃型窗、弧形窗等,還有外露式陶燒排水管更式少見特殊的建物景觀。

夜間的高雄州廳

建材為鋼筋混凝土,為因應戰時防遭敵機轟炸,外觀以淺綠的國防色系為基調




寶瓶狀尖頂

寶瓶圖示

日本菊花圖騰飾帶

還有非常繁多的菱形裝飾


建築物表面還有陶燒排水管

館外人行道上,有一對日式石燈籠

高雄市歷史博物館入口


內部挑高的天井

造型藝術燈

一樓大廳氣派大度的Y字形樓梯


蕨類花草雕飾的樓梯扶手

雲狀雀替及歌林斯式柱頭蕨床葉式


一樓樓梯口,需要上發條才能動的老爺鐘


拱形迴廊特寫




位於樓梯後方

首先來這一個展示室體驗VR,觀眾將自己化身為時間的旅人,從古老的荖濃溪谷出發、窺見哈瑪星市街百年前的繁華、歷經空襲、再到戰後高雄的浴火重生,近距離感受城市的脈動

遊客坐在椅子上面,戴上白色透明眼罩後,現場人員會協助您穿戴眼罩、耳機就開始進入時空之旅囉

訴說歷史的迴廊

1895年日本領有台灣,統治之初,將鐵道建設視為重要政策,開通台灣史上第一條縱貫鐵道(基隆-打狗),就此展開南北一日通的交通革命,而當時的打狗為縱貫鐵道南部線的端點,鐵道修築除了建構現代運輸系統,也讓打狗港腹地延伸,成為南台灣重要的產業集散地。

打狗港原為瀉湖,因具有良好港灣條件及運送甘蔗,為求運輸便利,總督夫將鐵路延伸至港口,同時經調查啟動了打狗港築港工程,創造出全台灣第一個填海造陸的新市街:哈瑪星

1912年起啟動第二期築港工程,原本滿佈於魚塭、鹽田的鹽埕埔,填築出28萬餘坪的土地。移民相繼湧入,使哈瑪星、鹽埔成為當時高雄市核心發展地。

1930年代由於台灣因地理位置優越,被日本設定為南進基地,位於南部的高雄,不僅地理位置接近南洋地區,又擁有平原、港灣等廣大腹地,這些優勢使高雄成為戰略要地,擔負運補軍物資、軍事防禦、南洋航路中繼等重要腳色,二戰末期盟軍為封鎖台灣交通及打擊產業重鎮,高雄首當其衝,飽受展火摧殘。

因為地理位置優勢、交通便利,在海陸雙管齊下,締造出哈瑪星繁榮的歷史

昔日的湊町零售市場為今日的鼓山第一市場

1944年的高雄大空襲,在二戰時期盟軍為分散日軍力量,令其無法利用台灣增援菲律賓登陸戰,以干擾、封鎖台灣為目的,更因高雄港口、重工業集中,對台灣之工業與軍事補給很重要,因此受到很頻繁的轟炸,尤其是岡山、橋頭、左營港、鳳山軍受到攻擊,高雄港驛站房、扇形車庫、其餘設備均被轟炸,讓高雄成為死港,百廢待興。

1945年國民政府接管台灣後,由於二戰期間破壞嚴重,高雄港務局於1945~1952年之間進行清港與碼頭重建的工作。後來經過四年的經建,高雄港十二年擴建等重要計畫,工廠、倉庫、碼頭等設施也逐漸興建起來,以延續日據時期基礎發展,強而有力的重生。

也是在清港與碼頭重建的同時,拆船業也正好興起

1958年開始高雄進入高雄港十二年擴建計畫,奠定今日高雄港的規模。(十二年擴建計畫年表與高雄港區範圍圖)

拆船業的興衰史

高雄有大港優勢與長期穩定的工業環境,在戰後快速崛起,成為台灣最具規模的國際商港,於1995年更躍升為世界第三大貨櫃港。

擴建港區、興建貨櫃中心,採用加工出口區模式擴大工業生產,1960年代以後台灣工業因基礎設施日漸完備有重大躍進,也因工業的發展,人口快速成長,至1979年升格為台灣第二個院轄市,為南部最大的城市。

2020年的今天,以VR形式重新將高雄的歷史呈現在眾人面前


與土地共舞-鳥松仁武特展

介紹仁武、鳥松地區的人口、地理環境、人文歷史、產業發展與遊憩景點,讓大家能夠藉由這次展覽更認識這個區域與自己的家鄉風貌


仁武、鳥松各里的名稱由來


內部造景

高雄第一大湖-澄清湖

鳥松溼地公園昔日與今日

鳥松也有泥火山唷

昔日造成仁武水患的獅龍溪

高鐵行經仁武區景觀

接著上到二樓繼續看展

高雄1950s

1950~1960年代初期的影音資料回顧高雄昔日歲月,自戰後的百廢待舉逐步恢復穩定生活的過程,在此同時在中國大陸撤離的大批軍人與眷屬,與台灣從日據時期遷移至高雄的人群彼此互相交流,之後又隨著美援與美軍的進駐,產生複雜且多樣化族群與文化在此會合。

娛樂1950則從社會經濟穩定後,民眾休閒娛樂多元發展的面向,帶領大眾一同走過高雄時代的變化,感受高雄當時最繁華的璀璨時光。

因美國實行對中華民國援外法案,在美援四年經建計劃下,對台灣援助涵蓋公共建設、建設工廠、道路與港口開闢等。此外在美國援助的主導下,也開啟了台灣的塑膠工業以及後來的石化產業,並且配合後來「公地放領」政策,政府一口氣將四大公營企業(工廠、農林、台泥、台紙)開放民營。

1950年也是台灣史上第一次縣市首長、縣市議員直接民選,為台灣地方自治的開端

202室內:常設展二二八0306

本展製造國內首見二二八事件中於舊高雄市政府武力鎮壓模型場景,民眾藉由身處當時歷史情境體驗,能夠認識理解,進而反思二二八事件對高雄的意義性。1947年3月6日伴隨著飄落的細雨,政府軍隊武力鎮壓的第 一聲槍響便是在此響起,也開始了高雄二二八事件中一連串的犧牲......

館內展示228事件中,市府遭軍方攻擊的模型




透過一個個當時文件、照片的展出,讓人民能夠釐清事實真相



石光足跡-台灣第一座水泥廠的前世今生

台灣近代水泥工業的發展,以淺野水泥為開端,壽山豐富的石灰石資源,讓這塊土地與水泥產業有緊密的關係,一直持續到戰後的台灣水泥公司,約75年的歲月時光,直到政府停止西部礦區的採礦權,台灣最早的水泥廠,就此告一段落。

石灰為傳統建材中重要原料,台灣自古就有燒灰業,1898年「台南縣下礦物調查報告書技師沖龍雄提出」的報告中顯示,高雄擁有品質良好且豐富的石灰,且當時已有五個傳統磚造石灰窯,而台灣早期的燒灰業者多半因此成為當地富豪呢!

日據時期,隨即展開一連串基礎建設工程,需仰賴大批水泥,促使總督府考慮在台生產水泥可行性,結果發現壽山富有石灰礦藏。

高雄市的山多屬於珊瑚礁石灰岩地形,自北邊的大、小崗山到半屏山、壽山、鳳山丘陵南段的大坪頂、駱駝山、高雄最南邊的林園都有石灰開採。

125萬年前壽山為潛水區域,生長大量的珊瑚、藻類、孔蟲、貝殼,其遺骸形成堅硬的石灰岩,構成壽山內部主體,後來岩層受到擠壓,使得石灰岩突出地面,形成豐富的石灰岩地形。

因此高雄自古以來都有水泥開採記錄,在日據時期,高雄率先開啟了台灣水泥業的前奏

淺野水泥由日本著名財閥淺野總一郎創建,除了在日本建立首座水泥廠之外,也在當時的打狗(今高雄)收購土地,決定在高雄設立水泥工廠。

1913年獲准購得石灰石原料產地,1915年在旁正式動工興建工廠,1917年完工,工廠就設在壽山下(距離遠料產地進、以避免造成環境公害)

接著陸續設立三個工廠,除了供應島內需求外也外銷到中國沿岸地區,甚至遠銷南洋地區,成功讓台灣工廠成為淺野水泥株式會社躍進南洋重要據點。

1934年日本水泥聯合會頒布停止生產協定之後,淺野水泥在1937年在台北改立台灣水泥株式會社,並直接以租賃名義經營高雄工廠,為台灣水泥前身。

台灣水泥產業自1945年由行政院資源委員會派員成立「台灣水泥公司」,並且以高雄廠最為重要

1954年政府因應耕者有其田政策,將台灣水泥公司民營化,民營化後的台灣水泥公司高雄廠主要以舊廠區北方為主,歷經五期擴建工程,陸續興建旋窯,並帶領台泥成為全台最重要企業之一。

台灣水泥公司民營化時,也是高雄民間水泥廠蓬勃發展之時,政府核准第一間民營水泥廠-永康公司,後續有嘉新水泥、建台水泥、東南水泥、環球水泥等工廠成立。

早期台泥高雄廠內的設備剪影

到了1980年代台灣環保意識抬頭,水泥工業對山林的影響甚鉅,因此西部各水泥廠採礦權到期後,政府均不予以展延,而台泥高雄廠礦權在199211月到期停止採礦,並且完成礦場挖掘基地植生綠化,台灣最早水泥廠就此落幕。

水泥車模型展示

台灣水泥公司高雄廠的停採,是另一個歷史延續的起點。1990年代,高雄在地社團及保育人士關注到壽山地區環境生態面臨的水泥開發與軍事管制等問題,自發性發起一連串保育行動,使得更有效管理並永續保戶壽山的自然生態與人文史蹟,關愛自然保育的NGO團體,推動成立高雄市壽山自然公園。

柴山滯洪池的建造,使得對當地防洪產生重大效益,自此之後就沒再發生過淹水。此外公園施作方式是使用當地盛產的咾咕石,並再保留牛稠仔文化層遺址,除了兼具生態延續也是在地文化保留,同時也配合鐵路地下化之綠帶串聯、土地活化等,相對提高附近土地建物價值。

原淺野水泥台灣工場紅磚倉庫及台灣工場石灰窯為淺野水泥時期興建,位於台泥高雄廠區內,自柴山至滯洪池遠眺,仍然看見留存的三座石灰窯與其他殘體。

鼓山崎腳考古發掘

牆壁上為訪客的留言板,旁邊有紙筆歡迎遊客去留言給回饋!

接著再從二樓走到三樓,下圖為二樓至三樓的階梯

樓頂天花板特寫

裝飾圖騰

柱頭也是雲狀雀替與歌林斯式柱頭蕨床葉飾

鳳山舊城、鳳山新城歷史沿革

模擬城門的樣貌

鳳山新城-郡南第一關石刻門額

為城門中僅存於1837年門額,除具有見證鳳山縣城沿革歷史意義外,其建造時間優於其他城門,凸顯出北門城防優先重要性。

打狗汛地碑(乾隆三十九年,1774


台灣關地界碑

先後在高雄發現了五塊,本次展出三塊為館藏古物,打狗海關成立於1864年,因打狗港是台灣安平的外口,所以打狗海關由台灣安平海關所管轄,因此再打狗海關所立的地界碑刻成「台灣關地碑」,而打狗海關與英國領事館比鄰而居,為了區分打狗海關、英國領事區域及一般清代打狗邊界,則沿著打狗海關位置,設立了台灣關地界碑。(英國領事館位於台灣關地界碑旁,設立VR界碑,其中VR為維多利亞皇室君主之縮寫)。

地址:高雄市鹽埕區中正四路272

位於歷史博物館對面的候車亭,以落地生根為創作概念,用不同粗細顏色的鋼管,代表不同族群的人在這片土地上,經過努力的耕耘(扎根)與融合後破土而出,開出美麗的花朵。

州廳橋

已經有八十年的歷史,1938年為配合高雄州廳旁道路闢建而改建成水泥橋,為連接市役所和州廳的重要通道,更是早期通往鹽埕市中心的入口意象。1992年改建成鋼構橋為今日現貌。


高雄市電影圖書館

由舊建築所改建的電影主題館,總面積計有1239.28平方公尺,建築主體為地上三層地下一層的RC結構建築,外觀有著大面積的玻璃櫥窗並結合數位與科技,充滿現代的設計感。



這台幻透鏡約1828年發明,圓盤後方貼有連續動作分解圖畫,轉動原盤時透過正面縫隙,看向鏡面,因「視覺暫留」而產生連續動作的錯覺。

館內的展示區以電影為主題,包括高雄老戲院、電影中的高雄、高雄出身的導演、演員與電影人等一系列展覽等,除了展覽館以外,館內設有可容納150人的放映廳、15人的放映室,提供工作、研討、試片等小型討論與觀影活動,

電影放映機

館內的小型的閱覽區,提供國內外有關電影的期刊與圖書讓民眾閱讀,另外



個人視聽區可依照個人喜好,欣賞自己喜歡的電影。

上一世紀電影業頂峰時期推出的影集,讓老一輩能夠回想過往的甜蜜回憶

這裡有賣周邊小物、紀念品


外部的公仔娃娃



地址:高雄市鹽埕區河西路10

愛河河畔景色特寫2016.01.19拍攝)

高雄吉祥物-高雄熊

愛河邊的石雕藝術品


河岸邊為綠意盎然的市港河濱公園

苓雅寮鐵橋,為昔日臨港線鐵軌也是輕軌列車經過的鐵道橋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0-010A:慢城南庄系列(I)-南富村(063)

2016-032:嘉義縣朴子市-朴子老街區巡禮、第一零售市場、樸仔腳夜市、宏賓旅社、牛挑灣社區、德興社區(239)

2020-010B:慢城南庄系列(II)-員林村(063)

2019-010:嘉義縣義竹鄉古蹟巡禮(240)

2020-018C:日月潭新山味邵族風味餐廳

2020-029B:高雄市楠梓區(II)-右昌楊家古厝、林家古厝、元帥府、援中港溼地公園(171)

2020-047B:高雄市大寮區(II)-潮寮吳家古厝、山仔頂陳家古厝、共益磚窯廠遺址

2019-029A:彰化縣和美鎮雅溝社區造訪

2020-023A:漫城南庄系列(III)-走訪南庄東村、南江村老街(063)

2015-045A:台中市南區(I)一林氏宗廟(林祖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