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5D:高雄市橋頭區(IV)-五里林、中崎聚落
五里林社區介紹:
又稱「五林」,舊名叫做「五里林」。以「陸」為最大姓。最早進入五里林地區開墾者,首推陸姓及鐘姓(康熙年間)後為黃姓(嘉慶年間),其餘姓氏則大部份在一百至一百五十年前陸續遷入,至光緒年間已有有十五姓之多了。
當時這個地方,莊頭莊尾都是林木,綿延長達五里,所以這個地方就被叫做「五里林」。另外,又因為時常洪水氾濫成災,所以也被叫做「水流莊」,現在則分為東林、西林兩個聚落,本次造訪東林社區。
東林社區活動中心
走進東林社區,會看到數棟傳統古厝,其中以楊家古厝保存狀況良好,為完整的三合院建築
楊家古厝規模較為壯觀,建築將近一百年,建築的設計、外觀的雕飾都是現代少見的,也是古厝的精隨所在。
五里林楊家古厝
楊家祖厝由楊家三兄弟楊瓦、楊福、楊才興建於1925年,其格局為坐北朝南,有兩道護龍及雙過水廊之五包三之三合院。
大門圍牆外部貼有各式中國歷史故事的彩繪磁磚插畫,如桃園三結義、郭子儀拜壽及牡丹(富貴)等圖案,為建物增添多元的色彩。
正身特寫
剪黏裝飾
楊氏堂號「弘農」,兩旁門軸有麒麟小木雕,非常可愛
關刀型斗拱
左右護龍特寫
右護龍匾額題「茂松」
這些貼在正身與護龍的「馬約利卡瓷磚」,流行於日據時期,自海外傳入台灣,在當時是非常高檔的建材。
牆上書卷匾泥塑(正身、左右護龍各兩個)
|
|
|
正廳內祭祀著楊氏祖先
馬背上懸魚、精緻的花籃、劍獅泥雕裝飾,是這棟古厝最具有可看的地方
旁邊同樣也是住著楊姓人家的古厝
此處先前為水流庄人文協會,目前大門深鎖,不曉得是不是已經人去樓空?
位於巷弄中另一棟規模較大的古厝,不過周遭均被圍牆圍住且不便大擾住戶,只在外部觀看
另一側景象
渤海堂
走到另一處,可以看到被拆除一半的三合院,不論是柱樑還是六角窗戶。
位於里林東路上的連棟街屋,尤其左側兩棟的女兒牆上有幾何裝飾,每一棟均保留傳統的木造拉門
中崎聚落
中崎古稱中衝崎,是明鄭屯田要塞,也是橋頭最早開發聚落之一。當年中崎曾為內陸港,經由中崎溪可以通到萬丹港和蟯港,也就是今日的援中港附近出海。中崎黃家從事貿易,極盛時期曾擁有七艘船,可謂富甲一方,因此蓋了中崎厝。曾為當時鳳山縣十大街市之一,與楠仔坑街、阿公店街,並列為仁壽里的三大街市。
中崎黃家古厝
橋頭中崎地區有句俗諺說:「有中崎厝、無中崎富,有中崎富、無中崎厝。」意思是說擁有中崎厝的主人,其富庶無人可敵。相同的形容詞也曾出現在一些閩南聚落。相傳中崎厝號稱是「九包五,三落百二門」的巨宅,為中崎黃家所有。
中崎厝於日據初期清庄事件中被燒毀,目前所見的黃家古厝是在70年多前所重建,下圖是擷取自google map的圖,古厝非常的壯觀
造訪的當下看到古厝正身一半還有右護龍不曉得是發生甚麼事情整個被砍一半,變成這副德行,真是不勝唏噓
原本正身兩側均有書卷雕飾,如今被砍一半只剩下一側
屋頂上的左護龍前後置有兩尊風獅爺(右護龍拆除前)
建築背面特寫
附近也有一棟民宅,尤其是正身兩側均有鮑魚雕飾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