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5A:高雄市橋頭區(I)一橋仔頭糖廠訪古之旅首部曲
橋仔頭糖廠於1901年由日本三井財團在現今橋頭建造台灣第一座新式製糖廠-橋仔頭工場,1946年國民政府成立台灣糖業公司,改稱「橋仔頭製糖廠」,後又陸續改制為「橋仔頭糖廠」、「台糖高雄總廠」、「高雄糖廠」等名稱,1999年2月8日結束製糖業務,名稱改為「台糖公司高雄廠」。
2002年9月19日高雄縣政府公告為縣定古蹟,涵蓋範圍面積達23公頃,古蹟本題包含保警分隊、保警分隊防空洞、農務課前庭園水池、農務課辦公室、彈藥庫、南側門防空洞、官職宿舍兩處、社宅事務所、聖觀音像與其基座、輝意識後方庭園設施、金木善三郎紀念碑、廠長室前併木步道、俱樂部、倉庫等多處人文歷史景觀。
捷運橋頭糖廠站
周怡礽/糖廠新生命
位於捷運站內的藝術創作,橋頭糖廠周邊不僅有古色古香的歷史古蹟,也保有自然的動物生態,這些栩栩如生的喵星石(彩繪貓咪石頭),每一隻長相及動作都完全不同,彷彿就像真的生活在捷運站周邊的喵星人一樣,時而慵懶,時而耍萌,映像出糖廠古宅大樹的優閒時光。
洪龍木/百年樹人
位於捷運站外頭不遠處,藉由龍眼樹幹,中空的筒狀造型與富含機械性質的金屬元件做結合,將作品所呈現的樹、人的造型概念,來傳達人與自然的恆常與生息。我以近年來常於作品中運用的一些元素,木頭、鐵件為創作媒材來表現生命的面貌與人文的關懷,橋頭糖廠近百年來的時空轉換,卻有一段被淹沒的歷史,本作品(百年樹人)所欲呈現的是,對這塊百年產業遺跡的關懷與感念。
這裡有兩個齒輪裝置藝術,上片還有一幅園區導覽圖
循環經濟-環境教育館(橋仔頭糖廠原理髮部)
台糖公司肩負配合政府政策與善盡企業社會責任之使命,以「推動新農業、邁向循環台灣」作為整體經營策略核心價值,全方位利用既有資源優勢,推動循環經濟產業模式;並將饒富歷史意義的百年橋頭糖廠擘畫為「循環經濟示範園區」,結合古蹟文物與現代科技,提供遊客休閒育樂環保知性之教育場所。
此建物前身為橋仔頭糖廠原理髮部,係利用「橋仔頭第二工場」原辦公室的二次木料重組而成,「橋仔頭第二工場」於1938年2月設立,生產無水酒精。1954年停產後,原辦公室的木料拆解並遷移至現址重組,延續建材生命。台糖公司味全方面落實循環經濟政策,與高雄市政府環保局和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攜手協力,將古蹟整修作為教育展示,推廣介紹循環經濟知識,展示實踐成果,賦予古蹟新生命。
出關處是劇組拍攝結束後留下來的道具,後來作為環保局回收機放置空間
這個磚造設施是以前藝術村時期,為藝術家駐村的創作
橋頭肉包故事館
原為糖廠員工宿舍,橋頭肉包 (太成老店) 創立約1936年,創辦人憨袋仔師原是福州人,陳家第三代原是傳承自福州口味的包子,以老師傅精湛的手藝,遵循傳統古法,純手工捏製而成。由於口味獨特,香味十足,價格與內餡又實在,深受附近鄉民的喜愛,最早店面位於橋頭區菜市場旁(近省道台1線)有南北往來的旅客及司機朋友的口碑,大家口耳相傳,因此聲名逐漸遠播,累積了不少的外地老顧客。後來也因為地名而得名,被當地居民稱呼為「橋頭肉包」之雅號。
建物旁邊有放置神社的石燈籠,應為藝術村時期藝術家所仿製
![]() |
太成橋頭肉包菜單
橋頭糖廠五分車乘車處&售票亭
食農創作廚坊
周遭環境綠意盎然,前身為員工宿舍,同樣老屋再生之下進駐的店家,店內提倡有機食品的宣導外,還有販賣有機食品,並且將這些有機食品做成套餐服務前來用餐的旅客。
房屋周遭設有一磚造防空洞,園區防空洞非常的密集,二戰期間為避免戰爭空襲所帶來的人員死傷,而興建多個防空洞,園區防空洞造型有拱形、方形、磚造也有礁岩砌築而成的,也有建造在地面上、或地面下,有些則砌在礁岩駁坎的內部,能夠保存下來實屬不易。此處命名為防空洞1。
好客餐廳
這棟同樣也是老屋再利用的例子,內部提供內用空間,提供輕食、咖啡、簡餐並且也販賣一些伴手禮,像是苟己、黑糖薑片、甘蔗花生、龜苓膏等產品,並提供伴手禮試吃服務。
周遭花草、植栽種植,讓周圍變得非常漂亮
內部用餐空間
好客餐廳在苗栗銅鑼客家園區也有分店
菜單
旁邊有伴手禮選購、試吃
WOOD藝術空間
這裡原先是日軍的靶場,後來1958年改建成宿舍供單身員工居住用,外面的綠地又稱為「雨豆樹廣場」,雨豆樹的四周是一個以咾咕石堆砌成的旋轉石階梯,
這裡為藝術展覽空間,許多駐村藝術家都會在這裡展示自己的作品、表演,將這裡做為藝術交流平台,讓大眾能看見不同的想法與創作。
WOOD藝術空間
裏頭有一些文創小物還有展示一些公仔
外部的擺設空間感覺非常舒適整齊
轉角花園藝術空間
後面這幾棟都是藝術展覽空間
遇到一群來到糖廠校外教學的小朋友們,仔細看雨豆樹前方石牆上還有防空洞崁在牆內,這裡為防空洞2。
王昭旺/母恩圖
這一塊區域的員工宿舍群都是美食區,不過由於是平日,都沒有營業
親子文創區,提供小朋友藝術DIY的園地
台糖冰品展售中心
原台糖展售館位於園區之中山堂,2011年精心規劃全新賣場來服務遊客,優質的環境與景觀,寬廣的停車場、舒適的休息區、乾淨的洗手間等周邊設施,提供遊客更方便、寬廣、舒適的休閒場所。
賣場空間明亮寬敞、動線流暢便利、商品種類齊全,館內除販賣台糖商品及冰品外,更有臺灣各地方特產、專櫃、休閒食品、伴手禮、文創商品等,品項豐富,價格合宜。
中山堂
此地為原本糖廠神社的所在地,之後國民政府將其改建為中山堂,左側還有石燈籠擺設。
目前為曼黛瑪璉服飾店進駐此空間營業
中山堂外頭仍有遺留兩隻憨笑的獅子
此地為昔日糖廠的餐廳,後來又將員工餐廳移至今日白屋的位置,後來將原址改為文康室,而員工可於在這裡學習才藝,後來又將這裡改為自強館(羽毛球館),近年來因糖廠轉為觀光用途,因此又將這裡做為單車、協力車出租店家。
這裡還很貼心的列出園區的地圖,方便遊客能夠走訪園區景點
位於餐廳旁邊一棟木造房屋,前身為廚房,目前閒置當中
禁閉室
早期砂糖外銷是台灣主要的經濟命脈,因此保護甘蔗的措施非常嚴厲,偷吃或偷拿甘蔗被抓到都會被關進禁閉室,除了繳交罰緩外,有時還須寫悔過書。
防空洞3
農務課事務所
入口山牆上方有通風氣窗與屋簷,此辦公室屬於折衷主義結構、屋架與磚牆面保存良好。
前方設有日式庭園,由圓形及相同圓形與圓心之切點所構成的半月圓水池,為1920年代庭園規劃常見之手法
在糖廠園區另一處入口有座隱蔽於樹林間的磚木造小屋,是當時的分駐所或警勤隊之建築
從外部看分駐所/保警隊建築
防空洞4-磚造
租車行的對面的草地,此為石燈遺跡,位於女中室西側牆緣小路,為傭人夜間工作時之照明設施,但目前上方構造已斷裂消失。
「女中室」即傭人房,設有可以直接通往戶外的門,此空間稱為「勝手口」事供傭人工作與送貨進出的通道,用以避免干擾住宅內部空間。由於當時社會階級的劃分,傭人進出僅能以此為通道。
防空洞5
日式官舍1-廠長宿舍
1940年建成,前廠長金木善三郎所建造,為日式官職宿舍,建築面積為59.62坪,其構造特色為臺檜屋架、高架地板、木床束及臺灣日式宿舍僅見之獨立磚造基礎,建築形式保留完整,是目前廠區內最具代表性的日式木造宿舍。2012年修復完畢後不乏有民眾申請入內拍照、甚至婚紗業者都將此處作為婚紗取景地點呢。
知名電影血觀音也有在這裡取景唷
日式官舍2-副廠長宿舍
建造時間與廠長宿舍同時,建築面積為33.76坪,形制中包含了前庭後院之規劃。至今建築主體與環境仍保完整性,是目前廠區內最具代表性的日式木造宿舍與精緻日式庭園景觀區。
1999年6月橋頭糖廠關閉停產,副廠長宿舍因關廠無人進住,以致建物外部嚴重損壞,有礙觀瞻,台糖公司遂於2015年辦理修復工程,回復其初建時的樣貌。
官舍庭院還有一處小橋流水的水池,但是已經樹葉堆積已荒廢
甄愛御廚坊(人事課辦公室)
房舍的造型非常的好看,周遭戶外庭院造景、綠意盎然,蠻吸引人的目光,前身為人事課辦公室,現在作為「甄愛藝創空間」,不定期舉辦繪花、展覽等藝文活動。餐廳內部主要提供簡餐、茶飲服務,並且有一些畫展,讓客人上門用餐的同時也能夠吸收一些藝術能量。
社宅事務所
這座台灣製糖株式會社事務所建於1901年,不僅象徵台灣新式製糖產業的里程碑,同時也是日據時期的重要建築之一,其建築結構融合了木構造(屋架、基樁)、磚砌(牆身)、鋼筋混凝土(觀景台四柱)是台灣建築史上最重要的工程。
本棟建築是模仿荷蘭在東南亞殖民地的建築,採地上架高以利通風,迴廊與連續拱門造型則是歐洲傳統建築的移植,李乾朗先生稱它為「熱帶殖民樣式建築」。建物上環繞的方孔是作為方欲「抗日人士」偷襲時戰備的置槍孔。
迴廊屋頂四周的女兒牆設有槍孔可依峙持槍應戰
正中央的山牆有花草雕飾
迴廊與連續拱門仿自歐洲建築風格
階梯旁兩側的柱子也是頗有特色的設計
通風口
聖觀音像
1902年由當時鈴木藤三社長託人從中國大陸蒐集古銅鏡,於橋頭糖廠社宅事務所旁塑立聖觀音像,主要體恤遠離故鄉且生命受到「抗日份子」威脅的日本製糖技術人員,同時也希望藉此能拉近台灣農民對製糖會社的向心力。此聖觀音佛像祀立方向朝偏北方,正面對製糖工場凝視廠房,意味著一方面可鎮宅(社宅事務所),一方面可保佑加持工場開工生產順利工作人員平安。
經考證,此聖觀音佛像與日本奈良藥師寺東院堂聖觀音佛像(約鑄造於西元720)為同一風格之作品,堪稱是日本佛像雕塑史上的代表作。
這裡掛了很多祈福卡,遊客都會在這裡寫卡片做為祈福
防空洞6
石燈籠遺座,上頭寫著「獻燈」字樣
大型水塔供應水池及周邊辦公室用水
此地本來為糖廠長官可使用的泳池,目前荒廢已經雜草叢生
此建物原本作為糖廠檔案儲藏室,並且後來作為糖廠文創商品展售空間,而目前則由規劃設計顧問公司承租作為辦公室使用。
2016年初次造訪的時候這棟房屋做為「東院堂人文茶飲」
位於俱樂部旁邊,此為會議室空間,課室位置幾經變遷,前身為農務課辦公室,而最早的農務課辦公室位於保警分隊後方,已經列為市定古蹟。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