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9A:台南市下營區(I)-下營街區、武承恩公園、沈銀等故居、姜林賤公祖厝、友愛街沈宅
話說下營:
下營,俗稱「海墘營」,為靠海的軍營,故得名。
搭乘3157次南下區間車至新營站下車
至新營火車站前租借T-Bike準備騎往下營區
下營區公所
下營區農會的下營的台語發音「A贏」標誌
中山路自古便是下營地區最主要的連外道路,目前街屋皆存在於南端與中山路二段41巷及29巷。
玄天上帝廟的陸橋
玄天上帝廟為其地方信仰中心,下營市場就位在附近
下營市場
市場裡面的仿巴洛克式街屋,哥德式的尖窗,二樓長形的陽台與雨遮等特徵,都讓這棟建築具有一定的保存價值。
下營北極殿
三百多年歷史,為下營區規模最大的廟宇,民眾俗稱為「大廟」、「下營上帝廟」、「上帝公廟」,主神為玄天上帝是下營莊六姓共治廟宇。
武承恩公園
面積2公頃的武承恩公園設有玄武台、玄武亭、武德亭、武承橋、觀湖樓等觀光設施,園內小橋流水,亭台樓閣,風景秀麗,是居民休閒的最佳去處。
鵝鄉下營
以下營四寶「鵝」為花燈設計的主題。本次花燈以鵝的意象來行銷下營產業。下營農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魚類為淡水魚塭養殖,畜產以豬、乳牛、羊、雞鴨、鵝為大宗。尤其是燻茶鴨更是名聞遐邇。
沈銀等故居
建於日據晚期,建築坐東朝西,單進單護龍,正身五開間,設簷廊,外觀古樸,但鋪貼大量花磚展現華麗之感。
護龍與正身屋脊有隨機拼貼大量花磚,正身的花磚更為豐富,共有兩層,以展現更為精彩的場景
門尚有著下營調解委員會委員贈送給沈銀等的匾額「德高望重」
兩側裙堵以精美洗石子石雕搭配中心七彩花磚
窗戶上方頂堵還有卍字不斷與花之木雕
古厝前方為周遭住戶的花圃
屋脊上各式各樣的琉璃花磚
經過一處巷弄看到這棟民宅,內部庭院造景還有擺放很多大型的裝置藝術品
下營天主堂
姜林賤公祖厝
姜林賤公出生於日治時代,自幼家貧,三餐主食以蕃薯度日。姜公成年後開始租田耕種維生,幾年後不料遇到下營大火,多數房屋皆付諸一炬,當時姜公家族自住的竹屋也遭受火焰吞噬,但因家貧實在難以重建,數年間常苦思住家重建住家一事皆未過。一日想到麻豆糖間仔內,昔日與其租田耕種的郭姓地主,商談借貸籌款建屋之事。郭先生時任麻豆區長,為人慷慨熱心,對於姜公起厝的困難,欣然應允相助,郭先生非常信任姜公,時常將存摺及印章交付給他,慈心歡言看姜公需要用多少錢,任由他領取。惟因經費仍不足故又變賣多年胼手胝足購置的三分多地,總共籌得5000日元資金,這時才開始祖厝興建工程,姜公特別聘請楊縛建築師設計興工建築,歷時近三年(約1936年)竣工,圓滿成功建造一棟嶄新的房屋,古厝整體為單進雙護龍,正身五間開、護龍各三間開,這在當時堪稱是一棟美輪美奐的閩南式古厝呢!
屋脊上各式各樣的琉璃花磚
檐下斗拱與碗型斗座
窗戶特寫
踏入正廳後會發現到整棟建築的精華
供桌前的地坪以菱形孔雀花磚裝飾,正陞屋及貼上3層花磚,上下層使用長型的邊框花磚,中央是方形大面積花磚,整棟建築展現出家族龐大的財富與勢力。
繪畫
花卉與鳥類繪畫與卍字木頭雕刻
兩旁共有十六幅繪畫書法,譜出壯觀華麗的氛圍
身堵以對聯搭配花草、人物、動物為主題
裙堵以八幅畫卉主題繪製而成
檐下斗拱
玄德街曾楚宅
建於大正15年(1926年),屬磚木混合構造四開間街屋;建築立面貼有日據時期流行的馬約利卡磁磚,是下營第一棟樓房。第一任屋主為日據時期保正、下營鄉農會前總幹事曾羌先生的父親曾楚。
最顯眼的就是建築大量運用不同樣式的琉璃花磚,使得平凡的紅磚與洗石子增添了多彩的樣貌
友愛街沈宅(友愛街87號)
沈姓是下營地區的六大姓氏之一,來自福建漳州紹安沈氏後裔,主要聚居於宅仔內角,建有沈氏宗祠「武德宮」,主祀武德尊王。
友愛街沈宅是下營著名家族之一,經營米間,出任農會等地方公務。此三合院從建材、樣式應為日治時期所建,近幾年後代聘請匠師重新彩繪,持續老宅的百年傳承。
古厝外圍的門柱
柱子上面有花卉圖樣
屋脊上各式各樣的琉璃花磚
馬背下方的琉璃花磚
正廳外牆兩側的繪畫
正廳門楣下方的彩繪,以花草為主,而下方也是有幾何圖樣
正廳兩側,身堵沒有任何彩繪
群堵兩側各有六幅有關花卉、鳥類、山水彩繪
柱子上面也有很多彩繪
左護龍
右護龍
古厝古井
民宅對面的98號古厝
19:44 嘉義站轉乘北上區間車回竹南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