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6B:高雄市梓官區(II)一赤崁聚落訪古之旅
赤崁是梓官區的三大舊部落之一,赤崁社區,昔時地質呈赤赭色,復因地形高低不平,狀如波浪起伏,先民故以「赤崁」命名。是蚵仔寮保存最為完整的漁村,歷史可追溯到明鄭時期,目前的行政區劃為赤東、赤崁、赤西三個里。赤崁西路曾是最熱鬧的赤崁老街,製冰廠、雜貨店、理髮店和酒家林立,道路都是保有原來祖先建造的模樣,兩側展延迷宮般的蜿蜒巷弄,拐個彎,也許就看到養活百戶人的百年赤崁古井。
![]() |
| 劉家古厝(劉文禧故居) |
![]() |
| 劉家洋樓(劉德波故居) |
自梓官街區繼續騎乘Youbike沿著台19甲線前行,途中位於大社東路、西路沿路,可以看到昔日米廠商號。
約15分鐘後抵達赤崁聚落,此處也是台19甲線終點處
赤崁聚落地圖
穿梭在赤崁聚落中,隨處可見老屋的身影
赤崁清水宮
赤崁劉氏彭城堂(劉文禧故居)
劉家古厝屬三合院造型,門軒有四根巴洛克風格門柱,左邊還有石梯可登上陽台
拜亭的兩側設有小樓梯,另一側已不復在
古厝大門兩邊還增建出了巴洛克式門面,外觀以墨綠色與褐黃色洗石子為主
門額題字
兩側護龍為西式的水泥欄杆圍繞
比較特別的地方就是邊角以圓弧收尾
左護龍可以發現塗成白色的類似水果圖樣的泥塑
圍牆上也利用堆疊技術變化出了圖案樣式
醒目的拜亭,建築材質為水泥磚造,運用巴洛克式樣來裝飾,方柱與圓柱的搭配,創造視覺的多樣性,底部使用磁磚裝飾。
正身的大門
書卷型的門額書畫
年代久遠,受到經年累月風化的結果使得字體還有圖案都已模糊不清
正門兩側的木造囍字窗
護龍左右有個泥塑圖案,芭蕉葉上有隻兔子,由於兔子繁殖容易,一胎多子,所以被寓意為多子的象徵,與具有葉大特徵的芭蕉,構圖「家大業大」的隱喻
此護龍的風格與材質的運用有明顯的不同,可能是因為因應家族開枝散葉而興建的
從外側拍攝劉家古厝
劉家洋樓(劉德波故居)
古厝建於明治35年(1902),是赤崁地區第一間洋房。當年劉家人在上海、香港做布疋買賣、貿易,屋主劉德波請來上海建築師設計這棟充滿巴洛克風情的洋樓,一側門楣寫著「劉」,另一側還用英文寫上「Liu」,兩側也用水泥做有領帶浮雕,是當地仕紳的代表。也是赤崁地區第一棟洋樓。
洋樓古厝的隔壁,外觀是粉色的牆壁,見有被細心整理過的老屋
郭氏古厝
從外觀就能清楚得知住的是仕紳,雖已百年歷史,花磚顏色依然保存良好。
門廊
左護龍
圍牆邊特寫古厝
赤崁南路17號古厝(紫雲堂)
正身的裙堵使用幾何圖樣的彩繪磁磚,以及兩側的書卷泥塑圖樣,增添古厝的可看性
左右護龍的書卷泥塑的圖案最有可看性
赤崁南路36巷15號古厝
古厝最大的亮點在於正身的裙堵各式各樣的彩繪磁磚
赤崁南路46巷3號民宅
入口下方有一琴鍵彩繪圖畫
赤崁南路71號(鴻禧堂)
赤崁南路133號古厝
正身步口特寫
門額題字「西隴」
方柱與圓柱特寫
鮑魚飾勳章,為歐洲巴洛克式建築的重要特徵
過水廊門額題字
接著繼續走訪聚落,會看到幾棟紅磚搭建成的倉庫,有的是一層有的是二層
這棟使用咕咾石搭蓋的建築物,這些石頭是早期從壽山、半屏山搬來賣的,都有百年歷史。
此棟民宅屋況良好,但屋頂已經年久失修
仙草茂三合院祖厝
赤崁古井
古井為先民開墾即有,自有井至今,該村的百餘戶人家都靠引用這口井的水生活,經過數代承傳,井裡還有活水,古井離海岸線約 50 公尺,井中自然湧泉,水深、清澈見底,冬溫夏涼,水質好,四季水滿。下圖的這口古井歷史約有280餘年,歷史最為悠久,當時該村的百餘戶人家都靠這口井的水生活。
位於赤崁聚落的其他古井
某些民宅因為地勢低避免水患而需要將地基墊高,而設置階梯
百年大榕樹
榕樹旁有一棟磚造民房,為斷垣殘壁的狀態
防空洞
聚落可見昔日製糖用的石磨
一些斷垣殘壁的古厝現為居民作為植栽擺放的地方,以作為社區綠美化的表現。
搭乘公車回程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