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6C:高雄市梓官區(III)一同安張氏祖厝、同安社區
同安社區位於梓官區同安里,當地居民的先祖都是明鄭時代,跟隨鄭成功,從福建泉州同安移民來台,從此定居下來,因此為「同安」的地名由來。
搭乘捷運至世運站後站外轉Youbike騎乘至世運主場館(軍校路)後轉搭8017公車至同安站。
同安社區入口
社區入口意象
社區彩繪牆,多以當地農村特色、昔日製糖歷史等昔日居民生活點滴為主的彩繪畫
昔日糖廠小火車鐵路幹線從此經過,安厝蔗埕也設在這裡
此外,還有以當地農作物為主題的彩繪
由於居民來自閩南,因此這裡的住家建築,也就離不開傳統的三合院式風貌。從巷弄進來後會看到設有「張家古厝」指標。
同安張氏祖厝(梓官區同安路248號)
祖厝建於清代,一百多年歷史。「九包五」的三合院大厝即代表家族的富裕與興旺,為當時富厚、名望之家才能擁有,是梓官保存最良好完整的閩式三合院住宅,建築所用材料與手法,均極講究,此外,古厝形式為罕見的二落式紅瓦紅磚建築,伸手、護龍一應俱全,屋頂的馬背及鳥踏、花窗線條優美,還有富有詩情畫意的彩飾,顯示出其豪華尊貴的氣質,會讓人聯想到當年大厝主人生活的風華與氣派。
正門特寫
兩扇門刻有花飾
正廳門楣上有「梅魁」二字
斗栱特寫
正廳特寫
廳堂旁掛有張氏族譜關係圖
第二進之左、右護龍
斗栱下方門板為蝴蝶花草雕飾
屋脊雕花特寫
左護龍馬背
馬背的泥塑圖案則以兼具裝飾及吉祥象徵為主
左護龍馬背與過水廊道
從下圖裸露的咾咕石可見三合院是由咾咕石及紅磚構成
過水廊道
由於時代變遷,族人多數均已分散各地居住,不過古厝仍然健在,雖然屋子多處斑駁且有毀損的狀態,卻仍不失去其昔日之風貌。
左外護龍特寫
水塔
另一側馬背有類似蝴蝶泥塑的圖樣
最外側左護龍為主人家目前居住的地方
馬背上的字窗
右外護龍,為張氏後代屋主所居住空間
門楣上有「光華」二字
在裙堵的地方可以看到立體方格子的圖樣
主人家採收自家種植的毛豆正在一一的做裁剪
利用紅磚堆疊而成的花圃
三合院前方為百年龍眼樹
已被填平的古井
左外護龍特寫
護龍下方原本為豬寮
馬背下方的綠釉花磚
由左外護龍拍攝正身馬背
同安路220號古厝
此為張家的二房厝,已全部翻新,古貌全非
西河堂(林氏古厝)
唐玄宗追封林氏祖先為「西河伯爵」,故林氏多以「西河」為堂號。
隴西堂(李氏古厝)
同安宮
林、許兩姓先祖由福建同安迎奉舍人公來臺,後雍正年間再增祀關聖帝君,1907年建公厝奉祀神尊,1966年興建廟宇,並命名「同安宮」,今廟貌為1988年動工重建,1990年竣工。
五湖宮
鎮安宮
中林宮
牆面彩繪畫,以當地的風俗民情意象為主題
振淵宮
明鄭時期,福建泉州府安溪縣人李淵與子李日光,渡海來台於此製糖銷售福建,至今遺有神像玄天上帝、關聖帝君等與古物石車、旗竿夾,存於振淵宮。振淵宮神像,原以卜爐主方式輪祀,1979年始建廟宇。奉祀神明 (主神之外)為關聖帝君、李府千歲、福德正神、註生娘娘。
廟宇的桁架彩繪與插畫
牆面上的插畫
兩塊「神威顯赫」的匾額
廟宇捐獻神像芳名錄
舉人皇賜旗桿座
李府庄界石碑
此一石頭的由來,是大舍甲西邊,「淵官庄」的李淵舉人文氣勢力最盛,土地耕種面積達彌陀鄉羅底一帶。梓官蔡姓人家常與李姓人家的土地界線發生糾紛,因此立下此一石頭為界,平息了土地糾紛的問題。這是鄭成功度台開拓以來,先民以此石車,輾壓甘蔗,由牛拉著,甘蔗汁就由石車空隙流出,極具歷史價值。
昔日製糖用的石磨
廟宇前方的金爐與李府亭,與一座池塘
金爐,旁邊還有一座觀音像
李府亭
旁邊有一座水池,養殖好幾隻烏龜
旁邊有好幾根刻有許多文字的石柱
百年龍眼樹
同安社區竹筏遺址
排仔路頭是渡溪的地方,同安厝排仔路頭是昔日村民到對岸鹽田從事耕種、運輸農作物的竹筏停放之所。昔日交通部便,本村有許多農戶在鹽田(頂鹽里)耕種,為了不用繞行遠路,設置竹筏橫渡典寶溪,同安竹筏採用竹筏兩端與岸邊繫繩,拉繩索行駛於兩岸,先民渡溪經常發生危險,也因此村莊每年中元普渡皆在排仔路頭祭祀,祈求渡溪平安,直到1975年發生同安竹筏事故造成一人罹難後才終止。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