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6B:台南市中西區(III):兌悅門、神農街
神農街
神農街舊名「北勢街」,因街道位於清朝時期台灣府城五條商用港道(統稱五條港)中的南勢港(或名北勢港)北側而得名,今日便以街底主祀神農氏之藥王廟為名,改名神農街。
全長僅約百餘公尺,在清朝時,兩岸的貿易都是從神農街旁的「五條港」進出。「一府、二鹿、三艋舺」的一府指的正是五條港,而神農街是當時五條港區域之商業中心。
清領後期因五條港淤積嚴重,加上日人在台興建新運河,經濟中心往東轉移,曾經風華一時的神農街也漸漸被遺忘。再加上神農街因巷弄狹窄寬約4米的街道改建不易,相較之下,神農街周遭現代樓房林立,唯獨神農街保留了不少清朝或日據時期的歷史建築。
首先進入信義街朝聖兌悅門
兌悅門
創建於清道光15年(西元1835年)為台灣府城大西門的外城,城門橫額題曰「兌悅門」,兇者八卦正西方,意為往西通衢,欣欣向榮;落款年代為道光十六年元月,應係完工時間,日據時期城拆垣毀,府城原有外牆多消失無蹤,僅存此處城門與部分城垣。
兌悅門尚稱堅固,以磚石構築,石多取自海中珊瑚礁,名叫咾咕石,故又稱咾咕石城,或以外城別名而稱「甕城」。昔日城内有街,亦名老古石街,有渡口通安平,為商旅往來之地;鄰近集福宮內有修造咾咕石街路頭碑記,城門與古碑訴說府城地理滄桑。
兌悅門是府城的設置14座城門之一,也是臺南市現存四座城門中唯一還具有通行功能者
悅兌門位於文賢路與信義街的交岔路口
位於兌悅門旁的一棵老樹,當地的耆老說跟城門同時期種植,約有200餘年歷史。
位於兌悅門旁的一棟老屋再生的店家
文賢路也是一條歷史悠久的老街,有集賢宮,過年期間吊起燈籠來,點亮這條歷史悠久的街道
神農街
神農街舊名「北勢街」,因街道位於清朝時期台灣府城五條商用港道(統稱五條港)中的南勢港(或名北勢港)北側而得名,今日便以街底主祀神農氏之藥王廟為名,改名神農街。
全長僅約百餘公尺,在清朝時,兩岸的貿易都是從神農街旁的「五條港」進出。「一府、二鹿、三艋舺」的一府指的正是五條港,而神農街是當時五條港區域之商業中心。
清領後期因五條港淤積嚴重,加上日人在台興建新運河,經濟中心往東轉移,曾經風華一時的神農街也漸漸被遺忘。再加上神農街因巷弄狹窄寬約4米的街道改建不易,相較之下,神農街周遭現代樓房林立,唯獨神農街保留了不少清朝或日治時期的歷史建築。
神農街保有古老的神韻同時也帶出了新的氣息,新舊並存同時也是台南最美的風景之一
近年來老屋再生的觀念的傳播下,吸引不少文創、藝術家進駐,每一棟都是值得一逛的文創商店,街道上掛了五顏六色的燈籠,在晚上更顯得亮眼。
平時神農街晚上就很多人,假日人潮更為擁擠
神農街每一戶的店家都掛上燈籠,花燈玲瑯滿目,每一間文創商店加上花燈裝飾,可以逛上一整個晚上都不是問題
街屋都維持跟早期一樣的樣貌,古色古香彷彿穿越時空
神農街的周遭巷弄也掛起燈籠來,點亮每一個角落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