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8:彰化縣彰化市一歷史街屋巡禮
彰化火車站
位於和平路上的彩繪牆
和平路上緊鄰鐵道的老屋
鐵道旁的草叢的五分車軌道,搭配蒸汽火車3D彩繪,栩栩如生
光復路街屋
此棟建物為「德興號」,是彰化市區少見的紅磚二層二連棟街屋,街屋立面刻有「德」「興」二字設計在女兒牆下兩側,中央還寫著「黃」 代表為黃家所有。
八卦園大旅社(七連棟街屋)
建於昭和五年(1930年),堪稱當年的五星級大飯店,也是1960~1970年代彰化最大的旅社,只有政商名流才能進入。1980年代遷往原來作為旅館入口的光復路143巷1號,這個時期的經營範圍已大幅縮小。現址已經不營業,只剩下光復路邊的牆體立面、分別租售給7個店家,除了靠近巷口的第一家〈位於下圖左1建築〉還維持立面原貌,其他六家均已重新粉刷過。
位於光復路143巷,此街屋本身也是八卦園的一部分,1980年代遷往此處作為八卦園大旅社旅館入口。
中正路街屋
中正路一段501、503、505、507、509號街屋
501、503、505街屋沒有被廣告看板擋住,因此還能看清楚街屋原始面貌
中正路498、500、502、504號連棟街屋,皆為歷史街屋,但只有第三棟沒有被廣告看板遮住
中正路一段500號街屋
王長發商號(中正路一段474-478號)
「王長發」的原意為「王家長遠發展」,是由王家的高祖「王淇水」所定下的商號名稱,1915年興建於此,起初是一棟閩式二層樓木構建築,牆面為編竹夾泥牆工法,也是當時少見的二層建築物。
商號最初以賣布匹、米糧起家,2012年因產權分歧,後代子孫王能宏得知後極力爭取獨自取得產權後,重新整理老屋並期望王家的故事可以被流傳,於是開設新的品牌「王長發商號」重新開始經營這個空間。
建築只有開放週末假日,一樓目主要以特色餐飲為主,後方空間開放為演講場地,許多當地的藝文活動都在這裡舉辦。二樓前方舉辦許多親子活動,像是親子瑜珈運動、各種學習課程等等,讓老屋不只是老屋,更是當地的人的記憶與生活所在。
山頭以流線內凹山頭為主,以兩個「王」字中間以「台」字
中間棟以稻穗裝飾中間的「王」字,左右再鑲上「長」、「發」二字作為商號
右邊棟則以圓形圖騰樣式加上「王」字的裝飾
中正路一段417號街屋
中正路一段385、387號街屋
中正路一段377號街屋
中正路一段352號街屋
中正路一段323、325號街屋
中正路一段201、203號街屋
中正路一段196號街屋
長安街街屋
長安街屬於日治時期市街改正的一部分,由於發展歷史不久,因此保留的歷史街屋並不多
豐源商行(吳蘅秋故居)─拉吉吉散石油會社代理店
建物占地66坪,為雙層樓轉角式街屋。該建築物為西方古典樣式建築,結構主以鋼筋混凝土與紅磚為主,轉角處屋頂設有以精緻泥塑裝飾為主的三角形山牆做為裝飾,上有精緻泥塑裝飾,其建築物外觀設有垂直線條與水平為主的線腳裝飾。目前建築外觀結構破損嚴重,並以鐵皮圍籬隔離外觀。
豐源商行由地方望族「磺溪吳氏」建立的商號,該店舖創辦人為彰化仕紳吳汝俊,第二代經營者為其長子吳蘅秋。該商號主要販售臺灣總督府特許經營的菸草、石油等商品為主。此外也在該建築經營(拉喆散)石油會社代理店。二戰後,該建物曾先後作為診所、彰化第五信用合作社使用,後於1999年受到921大地震影響導致結構受創,使所有權者後代認定該建築物為危樓而規劃拆除。
看側面的磚造建築可知,老屋全塗白的牆壁,最原始的外觀其實是紅磚搭配洗石子的古典風格
長安街72、70、68號街屋
三連棟的木造街屋
長安街74號木造街屋
長安街98、96、94號街屋
長壽街街屋
此棟建築為日治時期的米穀檢查所,但依照建築風格
極其簡單的現代主義 也可能是二次大戰期間的日治產物
兩棟街屋皆有美麗的巴洛克山牆
長壽街也有龍貓公車站的身影
巷弄中添加了文創元素,為普通的巷道中增添一點趣味
午餐:貓鼠麵
太平街與永樂街位於彰化南門地區,其兩條街道早在日治初期(1909-1915)年左右就開闢,近年來拆除不少街屋,以下圖片是僅存的街屋
永樂街街屋
位於太平街此連棟清水磚街屋是彰化少見僅存的大規模民間建築,有些店家還維持著早期的商店是相當有去且懷舊的空間。
成功路街屋
320、318、316號街屋
319、317、315、313號街屋
284號街屋
272號旁的僅存拱廊之磚造街屋
104、106號街屋
街屋最美的地方便在女兒牆,洗石子的精緻石雕相當顯眼
107、109、111、113號街屋
途經光華社區公園,上方掛滿裝飾燈籠
彰化市公所,前身為彰化市役所
彰化鐵路醫院(彰化市陳稜路228號)
仿輪船造型的不對稱外牆上,嵌有圓形舷窗,這棟就是日治時期中台灣最時髦的大酒家「高賓閣」,發起人為王氷淇。他之所以會想開設高賓閣,主要是因為某次前往臺北時對大稻埕的江山樓留下深刻印象,返回彰化後便說服父親王榮投資,同時也與楊信言、彰化建築信用購買組合(今彰化市第十信用合作社)合作。該建築於1937年於彰化市西門町動工,在隔年1月13日舉行上棟式,該年5月完工。後來高賓閣在經營約五年之後,因戰爭等因素而宣告歇業,並被賣給了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共濟組合,打算作為鐵道診療所,但彰化鐵道診療所因故並未遷入。二戰後,此建物先是充作宿舍及辦公室使用,1950年整修後才作為醫療場所,並在1971年擴大規模成鐵路醫院,開放給臺鐵員工外的一般民眾就診,直到1984年停業為止。
醫院停業之後,該建築一度為婚紗業者承租,業者退租後該建築便逐漸荒蕪,後來2009年底因地方民代倡議一度有拆除改成停車場之議,經彰化縣小西文化協會、賴和文教基金會、半線鐵道文史工作室、彰化縣八卦山文化協會等地方團體發起搶救連署,從高賓閣(彰化鐵路醫院)對臺灣文化史、休閒文化史、鐵道史、建築史的重大意義提報縣定古蹟、舉辦立院公聽會、鐵路醫院嘉年華等行動,並有熱心網友發現棟札,確認高賓閣動工日期。最後在2011年4月29日經彰化縣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審議指定為古蹟。
原彰化縣警察署(彰化市民生路34號)
昭和8年(1933)12月彰化街及南郭、大竹兩庄 合併為「彰化市」,設市役所並成立市警察署,翌年9月設置彰化警察署。昭和10年(1935)12月始興建警察廳舍,翌年5月竣工,即今彰化縣警察局彰化分局。
轉角立面以流線圓弧造型處理,並以入口門廊、出挑雨庇、不同的開窗處理、勳章飾、山牆或高起的女兒牆及各種柱式或裝飾等,強化轉角立面的入口意象,相對之下,兩翼鄰街立面的處理手法顯得相當簡單且均質,不但顯出轉角部分的中心性,更表現了設計者追求中心與對稱的中心概念。從整體造型來看,呈現出由日式歷史式樣建築過渡到現代建築之間的折衷式樣,這一時期立面裝飾力求簡化,顯示出當時建築潮流的演變。
民生路街屋
民生路是日據時期在彰化城中新闢的計畫道路,直串連當時許多重要場域諸如孔廟、警察署、女子高等學校、元清觀,是當時相當重要的幹道。
位於陳陵路上的木造街屋
隱藏在巷弄中不知名的宅第,看起來是大戶人家住的房子
東門福德祠
1815年,彰化縣城建了4個城門,分別是:東門(樂耕門)、西門(慶豐門)、南門(宣平門)以及北門(拱辰門)。當時在4個城門內側近處各建有一座土地祠,到了1920年,由於市街改正,拓寬道路拆除了西城門、南城門、北城門3座城垣,僅剩東城門。兩年後,為了拓寬陸軍大道(即現今的中山路台一線縱貫公路),原有的東城門也遭拆除,而4個土地祠也只剩下位於原慶豐門的西門福德祠(座落在今中華路)碩果僅存;另北門福德祠則避居巷內(今和平路)、南門福德祠後來重建改稱「開彰祖廟」(今華山路),至於東門的土地公神尊因無處棲身,被暫放城隍廟内。
2005年5月,基於市內各有西門、北門、南門福德祠,獨缺東門福德祠,因此,將原供奉於城隍廟內的東門土地公-福德正神,迎請至原交通隊部所在、即元清觀前的現址,並完成盛大的入火安座儀式,進而整修為「大東門福德祠」。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