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3B:嘉義縣東石鄉-漁人碼頭、四股社區、鰲鼓溼地公園(242)

布袋-東石之間濱海景色




話說東石鄉:

東石的開發始於清乾隆年代,就聚居形成部落,也一度成為貿易重要的港口。地名起源與先民移居有關,在康熙年間,兩姓先民從閩南泉州晉江東石渡海來此,因不忘故土,而以故鄉「東石」為名。當時兩岸之「東石」隔海相對,而且成為雙方通商口岸。

在道路兩旁可以看到很多堆積如山的蚵殼

東石鄉公所

東石先天宮

這棟美輪美奐的廟宇,是東石鄉居民的信仰中心,先民隨著鄭成功渡台之後,在東石港定居下來,由於要追崇先賢聖神,恭塑保生大帝,在當地用簡單的草堂祭祀神明。之後神蹟逐漸遠播,香火也越發興盛,到了1721年才興建廟宇建築,初名「福隆宮」。當時廟宇的屋頂上方生有冬青樹,經常有白鶴率領各種鳥類飛來,讓廟宇的靈驗更顯光芒。在這段期間又恭奉紀府千歲,於是兩神聖顯靈的事蹟更是不可勝數。

1917年廟宇重修,更名為「先天宮」,同時將舊廟拆除,建新廟宇於現在位置。目前廟宇為2015年所重建之樣貌

廟內主要供奉的神明為代旨李千歲、五年千歲十三天王,配祀神明有五府千歲、蕭府太傅、保生大帝、紀府千歲、廣澤尊王、魁星爺、孔子、郊緣媽祖、註生娘娘等。

2016.07.23午餐-東石吳氏蚵捲

騎了那麼久的車肚子也餓了,剛好這家店有開那就進去嚐鮮囉!


大大的一份蚵仔煎,還在醬汁上還撒上香香的花生粉,而且裡面的蚵仔的份量也很多,包準讓大家滿意的份量唷

蚵捲裡面的蚵仔餡料很飽滿,味道很鮮很好吃


夏日熱門好去處一東石漁人碼頭

漁人碼頭規劃以「風」、「陽光」、「魚」、「船」、「海洋」以及「燈塔」等元素,呈現出多重海洋風貌,重塑漁人碼頭的意象及荷蘭風味的入口意象。目前園區主體設施包含海洋文化館、特產館、商店街、觀海亭、浮橋市場、海邊漫步平台等,並結合原有的漁港功能,提供多元化的服務。

從布袋騎了長達十公里抵達東石漁港,正逢當時周末和音樂祭的關係,人潮洶湧,進入園區映入眼簾的是蔚藍的大海,旁邊的公園擠滿了許多看音樂祭的人,還有想要來此消暑玩水的民眾,各個小吃攤衝著周末假期的人潮,清脆的叫賣聲不斷,一攤比一攤還要大聲,風和日麗的週末下午,來到這裡當然要來補捉迷人的景色,怎能讓它從我身邊溜過去呢?

喀嚓又喀嚓,捕捉漁人碼頭海景最經典的一幕,站在瞭望台上,周圍都可以看得更清楚,看到好幾家人都坐在草地上野餐,嬉戲玩耍,也有幾對情侶一同玩自拍,也有人甚至躺在草皮上,體驗涼風加陽光浴的享受呢。

音樂祭不知道何時開始何時結束,時間一分一秒過去,頓時覺得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是人生最值得的事了。從眺望平台緩步下階梯,走過北迴歸線公園,想到目前太陽直射北半球,晝長夜短,感覺夏天的時間遠比冬天還要多,大家都選擇在暑假做一些事情充實自己,也加寬生命的寬度,二十歲的我更要熱血自己,挑戰更多的不可能,讓青春不留白!

▲東石漁人碼頭的歐式風車造景

走到上方可以看景,整體模樣乍看之下很像是帆船要出航的樣子

藍天白雲、蔚藍的大海與各類船隻的海港景色



又再次見到嘉義人公仔農夫與農婦,塗鴉的造景

親水沙洲區,小朋友們玩的不亦樂乎

東石漁人碼頭設有噴水區,水柱狂噴,被水花拍打,涼意十足,使得炎熱的夏天,瞬間降了不少暑氣

日晷塔

心形造景,適合情侶來這裡浪漫一下

登上觀景台,熱鬧的漁人碼頭一覽無遺

濱海步道、海岸堤防

放眼望過去為人山人海的人潮

躲在裡面消消暑氣也是不錯的選擇


四股社區景觀面

從進人四股社區入口便會看到幾個意象裝置都與鳥有關,早期這裡推動社造便以「海口人與鳥仔的純情夢」為主題,所以將這些廢棄物再利用的方式做了許多裝置藝術。

貓頭鷹塑像,用廢輪胎與一些飄流物做成的,再來用風螺、蛤蜊與蚵仔殼在牆面作畫

另外村子口兩隻迎賓鳥的裝藝術作品迎接遊客的到來,材質使用用廢棄的檜木一片片所組起來的

鰲鼓溼地森林園區

位於東石鄉鰲鼓村西方,在荷據時期為水域,清領泥沙淤積,漸成潟湖與沙洲,日據時期開始築堤防洪,到1983年期間,台灣西南沿海養殖漁業旺盛,造成地層下陷與濕地化,結果意外吸引候鳥棲息,因此讓鰲鼓溼地成為亞太候鳥遷移路線的重要中繼站。

園區裡面保留了多處濕地景觀,吸引了各式各樣的野生物進駐於此。截止至目前為止,動物超過600多種,而植物也有300多種,豐富的鳥類資源尤其讓人驚豔,還可以看到多種兩棲爬蟲類、夜棲生物,水底生態之豐富,也讓人目不暇給。

另外也有多處生態步道可以一同來探索生態之美,站在觀海樓上,一望無際的海洋還有多處濕地的景觀,飽覽整個溼地園區。




沿著木棧道可以走訪園區濕地各個角落,除了觀景,也能夠觀察生態唷

濕地為地球上水陸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獨特生態系統,扮演生態、防洪、淨水功能,也由於溼地為水生動植物的棲息地,因此許多珍稀水禽的繁殖離不開濕地,因此濕地又稱為鳥類的樂園,又具有強大的淨化功能,又有「地球之腎」美名,另一方面則減緩洪水與海浪對陸地的災害,因為溼地是水與土之間的緩衝,對於台灣時常發生瞬間降雨的高機率,對於山洪暴發的時候,可發揮相當良好的洩洪功能,降低洪峰流量,讓水得以在此入注、下滲地下水層,並輔以防洪設施的建設,必定會大大減少洪災發生的機率的。

▲濕地的功能與價值

沿途也有告示牌說明濕地自然環境、常見的鳥類,走累了還可以坐下來休息,園區設施規劃大致上很完善


跨越朴子溪的港口大橋,又名「聖母橋」,快速騎乘單車前往今日歇腳點-朴子


點我回上一篇:嘉義縣布袋鎮-高跟鞋教堂、布袋商港、潮間帶蚵博館、布袋鹽山、洲南鹽場、新塭社區、好美里社區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0-010A:慢城南庄系列(I)-南富村(063)

2016-032:嘉義縣朴子市-朴子老街區巡禮、第一零售市場、樸仔腳夜市、宏賓旅社、牛挑灣社區、德興社區(239)

2020-010B:慢城南庄系列(II)-員林村(063)

2019-010:嘉義縣義竹鄉古蹟巡禮(240)

2020-018C:日月潭新山味邵族風味餐廳

2020-029B:高雄市楠梓區(II)-右昌楊家古厝、林家古厝、元帥府、援中港溼地公園(171)

2020-047B:高雄市大寮區(II)-潮寮吳家古厝、山仔頂陳家古厝、共益磚窯廠遺址

2019-029A:彰化縣和美鎮雅溝社區造訪

2020-023A:漫城南庄系列(III)-走訪南庄東村、南江村老街(063)

2015-045A:台中市南區(I)一林氏宗廟(林祖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