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B:台東縣大武鄉-大武(彩虹)村(336)

旅行日期:2018/02/12 ()
大武鄉早期為排灣族原住民的活動範圍,舊稱「巴塱衛」,排灣族語意即「拿棒子打」。早年排灣族自山區移居大武溪口附近時,為避開無法利用的沼澤、溼地,便會以棒子敲打加以鑑定,故得名。

日據時期,將此地易名為「大武」,於1920年設置區役場,1937年改設大武庄,劃歸台東廳台東郡管轄。戰後合併原台東郡蕃地部份設台東縣大武鄉,1946年將山地部分劃分出來,另設達仁鄉至今。
大武車站(南迴線43.8K。上行車站:古莊號誌站,下行車站:富山號誌站)

大武國小
  經過師生的創意裝飾而成的花架座椅
 學校設有原住民文物館,此為文物館的外牆

樓梯間的圖騰
 教室外面的茅草涼亭

大武國中
以往都是國小校園都會有豐富的圖騰彩繪,來到大武村就相反過來,反而在大武國中比較多排灣族系列的圖騰彩繪,且圖騰樣式蠻豐富的,教學大樓裡外都有畫作。
 陶壺、百步蛇、琉璃珠
在排灣族的傳說中,「排灣」(paywan)指的是祖先發祥的靈地,位於大武山的高處。現在的排灣族都是從那裡分佈到各地的,因此將這個地名取為自己的族名
這裡充滿很多看不懂但富有藝術感的圖騰,使用幾何圖形讓畫作更豐富,只有原作者的人才懂它的意思吧?







 這面牆有寫幾位同學的名字,我猜應該是幾位大武國中的同學合力完成的
一串琉璃珠對於排灣族來說是來自土地的祝福,排灣族人大都將琉璃珠當作結婚的聘禮或者頭目的傳家之寶。每一顆琉璃珠都有其代表含意與故事。
 Valangaw是排灣語「台東」的意思。

 masalu (馬沙路)-排灣語言單字使用時,是「謝謝」之意,否則是「相信」或「感謝」的意思。

教學大樓後方牆面的彩繪




陶甕雕刻出山羊的形體
大武彩虹村
沿著南迴公路走進大武街,立刻就被一片塗上七彩顏色的外牆吸引目光,這是大武彩虹街充滿活力的入口標示。
大武街上共有近30戶住宅參與這個計劃,透過大膽搭配的用色,使得原本單調的聚落搖身轉變成五顏六色具熱情奔放的聚落。
漸層彩虹屋
除了彩虹村,在大武街上,還有一排仿歐式小木屋的住宅群,這裡是八八風災被強制遷村富山(加拿美)部落居民所居住的永久屋,部落近四十戶居民目前都居住在此。
原富山部落是位於大鳥村北方(9426K)十分鐘車程處之南迴鐵路下方。因部落緊鄰陡峭野溪,每逢雨季以及颱風季節,居民隨時都必須有撤離的準備,儘管在2000年代有遷村的計畫但都無法實現,直到莫拉克風災發生後,在政府單位協下,在當年年底公告畫定為莫拉克災後特定區域,並開始辦理遷村安置,在「離災不離村,離村不離鄉」的原則下,擇定於舊大武國小為遷村安置地點,並由政府提供土地,簡化建管程序,並且投資興建公共設施,交由世界展望會進行永久屋興建。於隔年七月完工居民入住新屋。
除了吸睛的外觀,住宅門口與前庭都擺設了許多具有原住民特色的圖騰,十分具有特色。

 中央氣象局大武氣象站
古色古香的土埆厝外面有向日葵花田與一群蝴蝶的彩繪,使得古厝朝氣滿滿。
古早味柑仔店,玲瑯滿目的糖果、飲料、生活必需品
習慣想念大武的旋律牆
熱氣球「熱武飛翔」
彩虹村對面的濱海公園

 濱海公園旁的大武水仙宮
 琉璃世界藥師佛神像
大武國家森林步道
這是一條適合全家大小前來踏青的親民森林步道。步道全長約1.3公里,走完全程只要半小時,屬於環狀步道,整條步道以舊枕木鋪設而成,但因為此步道屬於低海拔的闊葉林生態系,是大武自然保留區的一部分,自然生態佔90%以上,原始狀態居台灣國家公園之冠,所以又有「臺灣後花園」的美稱。
首先來到林務局大武工作站後,旁邊有一個階梯步道走上去
大武國家自然步道導覽圖
走到中途可以到一個觀景台能夠看下方的景色
南迴公路與下方的聚落
 全景特寫,周遭民宅、山海景色一覽無遺
晚餐時間
 海產粥
 乾麵
 青菜豆腐湯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0-010A:慢城南庄系列(I)-南富村(063)

2016-032:嘉義縣朴子市-朴子老街區巡禮、第一零售市場、樸仔腳夜市、宏賓旅社、牛挑灣社區、德興社區(239)

2020-010B:慢城南庄系列(II)-員林村(063)

2019-010:嘉義縣義竹鄉古蹟巡禮(240)

2020-018C:日月潭新山味邵族風味餐廳

2020-029B:高雄市楠梓區(II)-右昌楊家古厝、林家古厝、元帥府、援中港溼地公園(171)

2020-047B:高雄市大寮區(II)-潮寮吳家古厝、山仔頂陳家古厝、共益磚窯廠遺址

2019-029A:彰化縣和美鎮雅溝社區造訪

2020-023A:漫城南庄系列(III)-走訪南庄東村、南江村老街(063)

2015-045A:台中市南區(I)一林氏宗廟(林祖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