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8A:東濱騎步走(01)-台東市、卑南鄉段(325~326)
旅行日期:2018/08/08 (三)
台東森林公園(2017/11/27造訪)
舊稱「黑森林」,位於卑南溪出海口,整片區域因防風而種植木麻黃,遠看林相漆黑一片而得名,因位於台東市郊交通方便,故將黑森林與其周圍整治而成的三座湖泊納入臺東山海鐵馬道的範圍,取名為「台東森林公園」。
此為穿過上方海岸公路之隧道
琵琶湖觀景台
這是由地下湧泉形成的「琵琶湖」景色,乾淨且非常的藍
繼續往前走,沿途都是木麻黃林(防風林)
人工興建能夠舉辦各項水域及鐵人競賽活動的「活水湖」
當然要騎Obike來亮相一下囉
拼板舟
還有一組石沙發,上面還有刻圖騰
排灣族勇士的木雕
還有一匹馬在吃草
位於中華大橋(台11線)向出海口望去,乍看之下以為是魚塭,但實際上作為揚塵防制之用。
以往揚塵問題對台東市居民生活品質影響大,也讓台東市有「砂城」之稱,使得居民每天都要忍受沙塵暴,近幾年除了水利署第八河川局過去十年的「水覆蓋」,再加上目前林務局的「綠覆蓋」政策,成效顯著,空氣品質也逐漸好轉。
富岡漁港
原名「加路蘭港」,因鄰近阿美族「加路蘭部落」而得名,是台東市區附近的港口,規模僅次於成功漁港,是台東縣第二大港。
富岡漁港因地緣關係,除了成為供應漁獲的港口之外,因鄰近台東市區的特色也成為兼具觀光價值的港口,港外的富岡市區海產料理店林立,可以吃到剛上岸的新鮮漁獲;這裡也是前往蘭嶼、綠島兩地交通船的搭乘處,尤其假日與目前觀光旺季時遊客絡繹不絕。
港口前的海產店與名產店家林立,交通車流量非常大。
前往蘭嶼、綠島的交通船,除了傳統漁業,觀光帶來的商機也逐漸成為當地居民的生計來源。
漁獲船隻
漁港的船舶海灣特寫,岸邊的合掌屋頂為港邊觀景台
地址:台東縣台東市富岡街297號
巴沙哇力部落Pasawali
在富岡漁港對面,可以看到用木頭搭建的部落入口意象。巴沙哇力部落跟石山部落算是兄弟部落,當初同樣都是從海岸山脈尾端的猴子山社遷徙出來,因為落腳的位置不一樣,分成兩個獨立部落。
開始進入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囉,也是這次行程主要開端!
小野柳風景區
小野柳因地景和岩質與北海岸的野柳相似而得名。瑰麗多變的海蝕平台,佈滿了各異其趣的奇岩怪石,此外還可以觀海聽濤,享受小野柳那迷人的風情。
這裡的岩石均由厚層砂岩與薄層砂岩相互沉積,加上海岸長年累月侵蝕沖刷而形成這樣的海岸景觀。
今天天氣非常好,吸引蠻多人來這裡拍照,但還不及假日的人潮
在這裡你可以看到單斜脊、蜂窩岩、龜陣岩、豆腐岩、蕈狀岩等各種景象綺麗的奇岩怪石,以往在看本看得到的東西這裡都可以讓你一睹它的真面目
佈滿石孔的怪異岩石,為海岸邊被海浪拍擊數千年留下的蜂窩狀岩石。
單面山是因為海浪侵蝕的原因,岩層硬的部分突起,鬆的部分凹下,造成兩面不對稱,看起來好像只有一面而已,所以稱為單面山。當地人稱之為「龜陣岩」
豆腐岩是堅硬岩被兩組節理切割的破裂面在被孩水侵蝕擴大後,使得岩層表面看起來像一塊塊豆腐而得名。
奇形怪狀的岩石需要多一點的想像力才能知道像甚麼
接著回到遊客中心休息,這是要進入小野柳風景區的林蔭步道
回到停車場,我們看到這棟斜式屋頂造型的遊客中心,裡面的地質展示館,以生動的地質模型、岩石標本等,介紹小野柳特殊的地質景觀及海岸山脈形成與演進的過程,還有擺設一些真實的岩石讓你站上去體驗喔
前方有一個閱讀的雕像
介紹這裡的岩石特性
商鋪區,販賣工藝品、還有各式觀光必備用品(遮陽帽、太陽眼鏡、防曬乳)還有各式的飲品、甜食等等服務。
接著前往加路蘭
加路蘭社是台東縣台東市著名的阿美族部落,阿美族語稱為「kararuan」,是wawan的分社。最初wawan社的人每日在部落附近的溪裏洗頭,阿美族語karon(洗頭)加上an(場所),拼起來就是「kararuan」,翻譯成漢文就是加路蘭。在阿美語中的意思是「指洗頭髮的地方」,因為附近小溪富含黏地礦物質,洗髮後自然潤濕亮麗而得名。
加路蘭遊憩區
位於157.7K處,加路蘭公園有一大片寬廣的草坪、休憩涼亭、解說站以及觀景台,不但提供了東海岸旅行的最佳休息站,也是個很適合的拍照景點,遊客們可在海邊聽海浪、吹海風,一邊迎著和煦陽光渡過悠閒時光。
雖然天氣熱了一點,不過這裡依山傍水,綠色的草地與蔚藍的大海與晴空萬里的天氣,非常適合來度假!
難得來這裡當然要與山海合照一張囉
右側海岸
上方為觀景台,下方是公用廁所
靠海的那一側也有斜坡觀景台
園區最大的亮點,就是由漂流木所組成的裝置藝術作品,吸引遊客拍照打卡
魚阿魚阿水中游~
《與風合唱》/范志明 Talaluki
以豎琴為意象,作為頌讚山海的概念,琴弦上的小風車,則代表我們童年時期對風最具體的想象與音符的象徵,如今時空流轉,山海依舊,大環境卻急速變動中,因此珍惜當下,決定,與它一起唱首歌吧!
《在海邊看書,好嗎?》/伊祐‧噶照
椅子是讓人休息的倚靠,猶如東海岸是人們忙碌後想要休閒放鬆的地方。在海岸邊放置如海浪般的座椅供人們休息坐下,聽聽浪花的拍打聲,感受微風吹拂,讓人心情得到舒緩,在人生的腳步上停下來想想,再站起來重新出發人生是一本書,需要細細的品味閱讀。無論開心或憂愁,都應該要慢慢地去感受。「旅行」是體驗人生最好的過程,勇敢的跨出改變的一步,尋找自己的旅程才要開始,如嫩芽般全新的生命也將開展。
《風搖籃》/峨冷.魯魯安
在造型設計上的來源,是取鳥翼開展輕盈飛翔之意,裡面有吊床、鞦韆、頂蓋遮蔭等讓人發懶放空的設計,作者希望人們或坐或臥在這件作品之下,暫時忘卻生活的汲汲營營,讓心靈如翱翔天海山交會之際的鳥兒般,自在寧靜輕盈。
《艷陽下的綻放》/饒愛琴
加路蘭為東海岸山海走廊的南端入口,冬季東北季風強勁,夏季常是烈日曝曬,植物很難正常生長,因此創作了這樣一件作品在艷陽下綻放,陪伴旅人呼吸著土地的芬芳,和春雨夏浪秋颱冬風四季的養份。
《黑髮橋的故事》/ 拉飛.邵馬
以加路蘭北端「黑髮橋」的地景歷史故事為靈感,設計了這樣一件作品,全部以漂流木組構成一個巨大的長髮頭像,呼應加路蘭古地名中「髮絲柔亮飄逸」的意象,同時也藉由髮飛揚的線條強調著名的「加路蘭風」;讓遊客有個可以觀、可以遊、可以神遊土地歷史、可以依靠著躲避烈日的漂流木藝術裝置。
離開了台東市接著來到卑南鄉境內
富山漁港(155.5K處)
當地人又稱為「月牙灣」,攝影的愛好著喜歡在早晨拍日出的地方,除此之外比較沒有遊客經過這裡,頂多當地漁民來這裡釣魚
珊瑚礁環抱如月牙,是沒有碼頭的天然漁港。
富山護魚區
又稱為「杉原潮間帶」,為東海岸潮間帶生態豐富的海岸景點,之前過度捕撈造成生態浩劫,2005年公告為禁漁區後,近年在復育魚類有成的狀態之下成為新興的觀光景點。
富山漁業資源保護區的範圍,北起潮來橋,南至152.5K處沿岸平均高潮線,向外海延伸約500公尺處的海域,位於都蘭灣南端富山村境內,本區地形南北端截然不同,北端為礁岩地形混合小部分沙灘,南端則以沙灘為主。北端因多岩礁,不利於行走遊玩的地形,因此人較少,南端緊鄰海水浴場,尤其安天宮偏南處沙灘中散佈小型礁岩,方便小型海洋生物觀察,使得南端沙灘活動人潮較多。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