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4A:高雄市岡山區(I)-老街巡禮(岡山路、平和路、民生街、維仁路、開元街、大同巷、阿公店三槐堂)

旅程Day01:搭乘371次南下自強號前往高雄

位於二水-林內間近濁水溪路段的車外景象

彩色的高架橋

到達台鐵高雄車站後,在站內轉乘捷運高雄車站,先搭到三多商圈站到背包客棧放置行李後再前往岡山。


話說岡山區:

早期名稱為「阿公店」,名稱相傳於清康熙年間一老翁在溪邊築茅屋,並設攤販賣茶水、雜物,並供南北商旅住宿之便。後來定居者漸多形村落,遂以老翁稱為「阿公」而茅屋為店,更名為「阿公店」。

日據時期,阿公店街東方有大小崗山,恰巧與日本本州島岡山縣的名稱相同,在當年「皇民化」的政策下,改名為「岡山」,沿用至今。

岡山車站(縱貫線里程378.4K。上行車站:路竹車站,下行車站:橋頭車站)

1900年設立「阿公店驛」。1920年改為日式地名「岡山」(Okayama)。第二代岡山車站建於192311月,為日式古典木造建築,於1995年遭遇祝融,1966年為配合都市計畫,台灣省政府決定將車站東遷約380公尺至頂後紅(今碧紅里)。19931029日現今車站及新線啟用。


首先我們來造訪目前存在岡山市區的老街屋:

1.岡山路

岡山區公所

位於區公所旁的岡山地政事務所,正中間二樓的屋頂蠻有特色的

岡山路上的中華電信

1960年代的時候,公會堂賣給了彰化銀行,正面幾乎全部拆除,但建築後部仍舊保留原始結構

左側這棟街屋推測應為日據後期至光復初期所見,其優美的鑄鐵花窗,為觀賞的重點,而右側的街屋的窗櫺設計也是很特別。

這兩棟街屋早期為同一戶人家,兩棟顏色有異,山牆的雕飾仍是整棟欣賞的重點,建物下方均為廣告看板遮擋,無法看到真實面貌。

這棟獨棟街屋算是整個街道突兀的一棟建築,外觀為洗石仔墨綠與褐黃的外觀,並搭配巴洛克式折衷的山牆。


岡山舊水塔

19384月完工啟用,標高25.4公尺淨水儲存塔,肩負地方供給潔淨用水的使命,直到1992年停用。俗稱「水道頭」,是岡山地區的重要地標。

位於華南銀行旁邊的這棟二層樓建築歷史應該也很久了

位於路口的霸氣壯觀的岡山長老教會

2.平和路

岡山老街範圍包括了維仁路、開元街、平和路,其中的平和路岡山人又稱為「中街」,這條路闢建於日據時期,扮演將老岡山街區連接到岡山車站而闢建的新道路,平和路的東端以舊岡山車站為起點。

心心食堂正面與兩側山頭設計較為特別

裡面食堂的裝潢很有時代感的fu

這三連棟就位於心心食堂的同一側的旁邊,原本應該為磚造建築

對面也有三棟歷史街屋

位於岡山路路口不遠,可以看到此兩棟窗戶上方都有黏貼一些雕飾

這三連棟的街屋二樓仍可以看到原來的樣貌,而且最左邊山頭隱約可以見到雕花樣式

鏡點眼鏡行的二樓窗頭藻類雕飾

這棟街屋的觀看重點在於女兒牆


這兩棟都擁有巴洛克風格的弧線造型山牆,日式山牆上的()為當年此戶人家姓式的標明。


此連棟街屋展現日據昭和中期的流行外觀,最左側的街屋以粉紅色洗石子為立面,其餘三棟使用鵝黃色洗石子。

建安醫院(平和路54號)

由醫師高在祝19104月所建造,作為行醫救世的場所。是岡山第一所西醫院。「禮拜堂」是191012月,醫師高在祝設岡山基督教會後,兼作長老布道的場所。建安醫院旁出現十字架符號的2樓建築,是岡山長老教會的前身。岡山長老教會最初由醫師高再祝與高許美夫婦發起,先是在阿公店區長黃旺先自宅(維仁路仁壽醫院)對面租番仔之家作禮拜堂,二遷至建安醫院旁,1932年三遷至現址。


立面帶著西洋裝飾圖騰,而兩側均設計了落水頭,頂端為優美的集水器其下的水管隱沒於牆壁中,僅隱約看出金屬片的痕跡;此外仔細看可以發現每扇木窗的窗條組成「高」字,頗富創意。

中間為花瓣雕飾的山牆以洗石子完全包覆,中間及兩旁均有燈座的遺構。

太吉西藥房(平和路79號)

1952年建造,外觀為洗石子材質,外牆充滿建築巧思,半弧形的轉角處理、雕工仔細的柱面,至今仍以藥局為店面,不過造訪的當天大門深鎖無法得知其內部樣貌。

刻有家堂號「延陵」,與「Good Luck Dispensary」(好運藥房)的英文裝飾字樣,都是相當精緻的建築工藝。

過了民生街的岔路後,就可以看到兩連棟的街屋,較為簡單樸素

這條街道上也留了少數紅磚砌成的房屋


述古堂中藥店

據說建築已經有80年左右的歷史了,一開始並非在這裡開業,中藥鋪的歷史已經有100多年歷史,由老闆王光宇的曾祖父王添開店,30幾歲開始經營,當時為承租店面,做批發商。直到祖父王承開始做為零售商,到父親王茂盛這一代轉型為材料進口商,物資局(進口)配給各店,而目前的老闆王光宇為第四代經營,因為興趣,才接手家族事業。


中藥房旁邊還有一棟紅磚建物,可惜近期已經被拆除了


為岡山地區有名的眼科診所-明光眼科,山牆有花草紋飾,現在仍執業中,造訪時的時候大門深鎖。

這三連棟建築的女兒牆、柱頭都雕飾著同樣的花紋



3.民生街

民生街也是日據時期所劃設的新街道之一,至今仍保有一定數量的街屋,百年歷史的太原醫院就在這條街上,不過建物歷史僅九十餘年。

太原醫院(民生街7號)

醫院最早開業於1911年,目前所見的三層樓的建築則建於1930年,醫院第一代醫為岡山名人王查某(1886~1948),籍貫福建1908年畢業於台灣總督府醫學校,1911年到岡山中街開業,當時只有他一位醫師,但院內還是隔開有外科治療以及內科治療區、眼疾治療區等。兒子王愛育生於1920年,原本在台灣帝國大學第一內科部。二次大戰後,回到岡山太原診所,是岡山地區的名醫,前後服務54(1943~1997),直到1997年由第三代王仁榮醫師接棒服務至今。

曾為岡山第一高的建築「太原醫院」,頂樓曾在戰時被徵收為空襲警報的發報場所。外觀裝飾有櫻花及蓮蓬式樣,並且還有少見的燈飾。

街道狹窄、建物非常龐大讓我拍這個建築傷透腦筋,直到開啟鳩照相的廣角模式勉強可以將整個建物擠在整個畫面當中。

古樸簡單的騎樓,並且可看到拱圈的門廊、入口厚實的拱型大門


大門右側掛著歷史悠久的門牌,上面字體已經模糊近看仍隱約可看到「太原醫院」等字樣。

黝黑的大門經過歲月的洗禮已經斑駁不堪

內部保存了大部分日據時期診所使用的大型器具,空間形制的保留非常完整,內部的掛號台、診菸、診察床、候診椅、招牌全都由原木做成的,亮黑堅實的外觀讓人可以想像當年診所盛極一時的風光。

拱型與上下開合直式木窗及屋內的木樑(架)、木梯,很有時代的味道


前方為掛號、領藥的櫃檯,中間這面「博愛為仁」的匾額為1947年第二代醫師王愛育醫師開業時由台北帝國大學送的。

院內的柱子,「柱頭」較接近希臘的科斯林式(葉片裝飾)柱頭,但柱身略為鼓出,十分特殊。

牆上有掛著一個「太原醫院」字樣的匾額,是第一代醫師王查某興建診所落成時所掛上的。

診間外觀

太原醫院的後側建築景觀

太原診所對面是岡山舊市場(阿公店舊市場),建於1908年,外觀仍留有當年的建築模樣





民生街尾端四連棟街屋,分別為「順隆發商會」、「金瑞成鐵工場」,由洗石子牆面構成,可判斷應該是日據後期的建築,以前分別是進口肥料、收購穀米的會社及製造牛車的鐵工場。

金瑞成鐵工場

右側兩棟為昔日「順隆發商會」,二樓維持著當年原始的外觀,在這個年代還能看到此種街屋實屬不易。


4.維仁路

維仁路是一條蜿蜒的道路,其實它就是日據時期的「阿公店街」,為清領時期主要聯絡外地的南北向道路,但隨著岡山路的開闢,維仁路便逐漸失去重要性。

這棟位於平和路與維仁路口的街屋,尤其是旁邊磚造牆與拱窗具有可看性,目前一樓作為小吃店,二樓為住家起居。



仁壽醫院(維仁路199號)

約建於1945年,外觀相當簡約,可歸納於現代主義風格,曾是黃東洋老醫生行醫濟世的所在,外觀有著中西混搭的抿石子外牆、細長帶狀雨遮、上下開合直式木窗及屋內的木樑(架)、木梯,樸實而不失雅致。

近年由古蹟修復師劉慶元買下搶救以近2000萬元買下,並在高雄市政府都發局和樹德科技大學輔導團隊協助下對仁壽醫院老街屋進行重新改造,目前打造成「榖友-仁壽醫院」,既保留老屋遺留的重要文物,並結合家族五穀雜糧和種苗事業,打造成一間以推廣五榖健康飲食及體驗早期台灣小吃的簡餐餐廳


女兒牆上的「黃」氏家族字樣,不僅彰顯屋主品味,更讓人一眼便知是黃家所有

這棟兩層樓清代斗砌磚牆建築,兩扇透空的瓶形窗,象徵平安,目前已經很少見。此建築其實是街屋的第二進,而第一進能從旁邊的山形輪廓遙想當年壯觀的三層樓高建築。


4.開元街

開元街的起點,位在與民生街的交叉處,緊鄰的阿公店舊市場,現在仍是各種民生用品集中地,舉凡竹器、五金、家庭用品,到碾米廠、種子行與岡山特產豆瓣醬應有盡有,因此這邊可以說是岡山最熱鬧最繁榮的地方。由於早期有許多和農具製造相關的打鐵舖,又有「打鐵街」之稱,目前仍有營業的打鐵舖留存。此外,日據時期也是有名的娛樂街,為當地的娛樂街道,例如「朝鮮樓」、「水逢樓」、「醉鄉樓」等酒樓,由於聚集了這些燈紅酒綠的煙花場所,老一輩的岡山人也稱這條街為「開錢街」。

這三連動的紅磚街屋,中間棟的街屋「壽光社」,有著「昭和丁丑年」字樣的匾額可得知是日據時代便存在的老店,是從事佛具彩繪與裱框為主的店家。

這棟左側有辰野式的立面風格,右側較為普通

這棟女兒牆與山頭裝飾最有可看性,而騎樓設立了一根多利克式柱子

二樓紅磚外牆與山頭雕飾特寫


旁邊兩棟的紅磚牆面已經斑駁老舊,為時代的痕跡

斜對面這兩棟的露臺,本來兩棟欄杆是連在一起的,可惜的是左側原本的欄杆已經拆除變成鐵欄杆,據說這兩棟之前是酒樓。

位在開元街與行安路口的和春藥行,紅白相間的外牆散發濃厚的古早味,店家自民國初年即在此服務鄉里,為當地百年歷史的老店之一了。

古樸的門面還有撲鼻而來中藥味讓過路的旅客留下深刻印象

藥房對面此棟,也是日據時期酒樓所在地之一,因為在此執壺酒女大多為朝鮮籍,稱為「朝鮮樓」。


這五連棟黃色黃色洗石子街屋,可知早期是大戶人家居住,二樓窗戶上方有個「洪」可知是洪姓人家所有,女兒牆上每棟均有圓形裝飾。

陳婦產科(開元街104號)

開元街緊鄰壽峰橋這裡有獨棟的洗石子建築,兩層日式建築樓房,樸素雅典的雕花裝飾,山頭有「穎川」字樣,這就是昔日陳婦產科的所在地,成立於1945年,為大岡山地區最早設立的婦產科醫院,院長為陳丁財,生於1913年,早年遠赴日本習醫,並結識日籍妻子,由於妻多次產後嬰兒數日便告死亡,陳丁財醫師為一究嬰兒死亡的原因遂走上婦產專科一途開設後來的陳婦產科,向第一銀行貸款購地,依照在日本時的醫院模式擴建成現址,初期以木造為主再改建成磚造,並增加病房及手術室,更添購蒸汽消毒鍋,儼然成為婦產科專科醫院,幾十年來已經接生岡山無數的新生兒,為地方的助產事業貢獻甚鉅。


山牆為簡單的水平線條

這一戶的窗櫺很多形式,也是值得一看的

大同巷保留不少三合院、紅磚建築,應該也是歷史悠久的巷道




阿公店三槐堂

出大同巷便接壤壽天路,走到對面有一條巷子進去即可抵達,此為三合院式建築,建成的年代不詳;大廳、大房、二房、五間、廂房結構體仍在。坐北朝南方位,牆壁以「清水磚」砌成,是農村時代富豪住宅的代表。


埕尾圍牆上有「鳥停」及防衛用的「銃眼」存在

屋脊馬背下的浮雕是此建物不可不看的地方

三槐堂內埕,望向正廳

由於大門深鎖,只能夠從外面拍進去裡面並無法詳細再探討裡面的構造了

12/2812/29晚餐:將孫膳坊(維仁路151號)


12/29晚餐:油蔥雞腿飯

12/29晚餐:柳葉魚飯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0-010A:慢城南庄系列(I)-南富村(063)

2016-032:嘉義縣朴子市-朴子老街區巡禮、第一零售市場、樸仔腳夜市、宏賓旅社、牛挑灣社區、德興社區(239)

2020-010B:慢城南庄系列(II)-員林村(063)

2019-010:嘉義縣義竹鄉古蹟巡禮(240)

2020-018C:日月潭新山味邵族風味餐廳

2020-029B:高雄市楠梓區(II)-右昌楊家古厝、林家古厝、元帥府、援中港溼地公園(171)

2020-047B:高雄市大寮區(II)-潮寮吳家古厝、山仔頂陳家古厝、共益磚窯廠遺址

2019-029A:彰化縣和美鎮雅溝社區造訪

2020-023A:漫城南庄系列(III)-走訪南庄東村、南江村老街(063)

2015-045A:台中市南區(I)一林氏宗廟(林祖厝)